“浮躁”二字如果經調查的話,一定會是中國社會里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之一?!案≡辍币殉蔀橘N在年輕人身上一個非常耀眼的標簽,甚至已經演化成讓世人痛心疾首的某種程度上的“人品問題”。評價別人的標準也漸漸以“浮躁”二字來替代;那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們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中許多人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的一年內就想著升主管,凡事都表現出“事事”的樣子。那些收入和地位漸漸穩健的中產甚至高級灰,在有房有車之后,也不會安頓下來,而是隨時想著與舊工作如何快點分手,向更高的薪水和職位沖去。
的確,中高級人才的供給少于中高級職位的需求是一個客觀事實,人當然應該往高處走,但種種類似的行為說明的是大家內心的恐慌。這種恐慌只要不消除,我們的內心就一天不得安寧。
一、退休的恐慌?去北京CBD或者上海張江科技園的寫字樓群里隨便攔下一個看上去像商務精英的人,問他,你的退休金大概有多少?你可能會得不到答案。因為沒有人計劃在現有的公司長期生存下去直到退休。甚至沒人能想象到自己會有退休金這事,因為他們顧不上想這些問題,更不要說退休在現在的公司,就連未來的五年計劃都還沒規劃好,即使規劃好也未必與現有的工作有關系。
二、疾病的恐慌?三十而立和那些經常吸收媒體信息的人會突然發現,許多重大病癥的發病年齡正在年輕化態勢。一些人有了目睹或聽說同事、朋友、朋友的朋友因得了癌癥、或一些莫名其妙的病癥從而心存恐懼一蹶不振的經歷。除了少數人能身體力行鍛煉、健康作息、健康飲食等積極預防措施之外,更多的人還是把解決方案向透支體力多賺錢財傾斜,只要能掙錢,其他的事就先不想,他們習慣性的希冀萬一不走運之后起碼用得起盡可能好的醫療措施。
三、財產的恐慌?有一套房子的人怕房子的所有權將來不是自己的,他們會說,不是只買了50-70年的使用權嗎?有兩套以上房子的怕將來這些不動產難以變現。有現金的怕幾十年后白菜變成一百元一斤……這種恐慌轉變成小資和中產階層里的一小股移民潮,換個身份,再回來掙錢并生活著。于是,加拿大等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便成了這些人的首選,不過移民之后又有多出來的煩惱。很多將孩子變成外籍的夫婦在回國工作后正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因為孩子是外籍人士,他們必須支付一筆額外的昂貴學費讓孩子在中國接受教育。還有每年歲末發行的金條金磚也成為投資熱門。大家越來越相信黃金白銀了,這大概是另一種緩解財產恐慌的解決方案。
四、落后的恐慌?在階層以超音速之勢分化時,每個人都想拉住上一層的把手,向更高的社會階層遞進,生怕被當年的同窗或發小遠遠地甩在下面。這種對落后的恐懼還體現在人人都在努力成為知道分子的現象上。沒文化不要緊,但不能不知道別人都知道的事。還有甚者,開始了再學習的計劃,人大等學校在職研的火爆著實反映了這個問題,MBA也成為人們步入上流社會的標簽之一。
面對全民“浮躁”的標簽,你會有什么樣的復雜感受?
職場貼士:老板打了員工一巴掌,看各國員工的不同反應, 日本員工:頭一點:“嗨!” 。美國員工:立刻叫來了自已的律師。 英國員工:微笑地報警 。俄羅斯員工:反手就給老板一巴掌 。法國員工:想辦法搞到老板妻子和情人。意大利員工:叫黑手黨。中國員工:立刻編織一條微博——泄憤!換了你是員工,會咋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