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社會心理學的時候就遇到這個案例,但一直找不到出路......
----囚徒困境說的是兩個囚犯的故事。這兩個囚徒一起做壞事,結果被警察發現抓了起來,分別關在兩個獨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進行審訊。在這種情形下,兩個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與警察合作,從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與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與警察合作)。這兩個囚犯都知道,如果他倆都能保持沉默的話,就都會被釋放,因為只要他們拒不承認,警方無法給他們定罪。但警方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就給了這兩個囚犯一點兒刺激:如果他們中的一個人背叛,即告發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無罪釋放,同時還可以得到一筆獎金。而他的同伙就會被按照最重的罪來判決,并且為了加重懲罰,還要對他施以罰款,作為對告發者的獎賞。當然,如果這兩個囚犯互相背叛的話,兩個人都會被按照最重的罪來判決,誰也不會得到獎賞。
----那么,這兩個囚犯該怎么辦呢?是選擇互相合作還是互相背叛?從表面上看,他們應該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為這樣他們倆都能得到最好的結果:自由。但他們不得不仔細考慮對方可能采取什么選擇。A犯不是個傻子,他馬上意識到,他根本無法相信他的同伙不會向警方提供對他不利的證據,然后帶著一筆豐厚的獎賞出獄而去,讓他獨自坐牢。這種想法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識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會這樣來設想他。所以A犯的結論是,唯一理性的選擇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訴警方,因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會保持沉默,那么他就會是那個帶獎出獄的幸運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據這個邏輯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碼他不必在這之上再被罰款。所以其結果就是,這兩個囚犯按照不顧一切的邏輯得到了最糟糕的報應:坐牢。
----當然,在現實世界里,信任與合作很少達到如此兩難的境地。談判、人際關系、強制性的合同和其他許多因素左右了當事人的決定。但囚徒的兩難境地確實抓住了不信任和需要相互防范背叛這種真實的一面。讓我們看看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將自己鎖定在一場40年的軍備競賽中,其結果對雙方都毫無益處。還有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永恒傾向。
----但是,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類社會,合作都是一種隨處可見的現象。那么,問題就出現了:到底是何種機制促使生物體或者人類進行相互合作呢?
職場貼士:【禪語悟道】1.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2.隨緣不是得過且過,而是盡人事、聽天命。3.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4.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5.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6.讓別人快樂是慈悲,讓自己快樂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