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獻給勞動著的人們
個人事業發展不僅是謀求生計、獲得歸屬感的需要,也是實現自我價值、尋求他人與社會尊重的重要活動。在社會轉型期生活的人們常常嘆息“太累了”、“壓力太大了”,說明他們終日奔波勞頓、心力疲憊。然而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我們每天醒來,無事可做,終日在床榻之間輾轉反側,盡管寸步未行,仍然會心倦體乏,不會感到輕松。所以,個人職業生涯和他們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處理好工作場所的生活事件和人際關系,完成職業角色規定的任務,就會產生勝任愉快的感覺。許多心理健康的人熱愛自己的職業,創造性地應對自己面臨的挑戰,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在他們看來,工作不僅不會讓他們厭煩,反而成了他們生活樂趣的來源。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職業生涯中充滿了緊張性的刺激因素,應當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以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一、職業生涯中的緊張因素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和挑戰,職業生涯讓每個人應對挑戰、抓住機遇、走向成功。人們通常把職業性質和職業環境看作是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它決定著自己的安寧、幸福和前途。同時,人們也意識到自己從事的工作往往是挫折和困擾的來源,職業特點和工作環境往往產生各種緊張性應激反應。
研究表明,有兩大類與工作相關的應激因素:一類是職業內在的因素,包括勞動條件、勞動范圍、工作負荷等;另一類是職業人際關系及管理因素,包括組織結構和團體氣氛、職業人際關系、個體的職業角色、個人職業經歷等。工作場所的工作環境、工作安排、人際關系會直接影響工作人員的心身健康。在工礦企業中,由于工作疲勞和精神緊張往往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工作引起的心理應激和心身功能低下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據調查,大約85%的工傷等災難性故事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人為因素可能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身體不適、疲勞和疾病致使精神狀態和工作效能發生變異;另一方面是由于不良生活事件導致情緒波動,出現緊張、焦慮、抑郁的現象;這兩方面的因素都使員工不能將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最終釀成災禍。在職業群體中,個體對自己、對同事、對工作內容是否滿意,上下級關系是否融洽,能否與他人協調合作,都會影響個人的心理狀態和勞動效率。工作要求高于個人能力、與個人愿望不符,工作性質突然發生變化,責任的突然增加或減少都會使人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勞動的性質和狀態也是一個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勞動是簡單重復性的操作,很容易引起疲勞和煩躁。如有學者報道,有些職業操作不到1分鐘就要重復進行,另有些職業操作間隔3—30分鐘才要重復一次。兩者比較,前者比后者更易患失眠、胃腸病和抑郁癥。海員、飛行員、礦工等特殊職業從業人員都有其獨特的心理問題,需要針對性地制定心理衛生措施。變動頻繁、無章可循的工作易使生活節律紊亂,引起生理和心理不適,例如出租車司機這類工作往往破壞飲食起居的規律性,沒有好的應對措施就容易出現生理心理障礙。勞動環境污染、過量噪音、粉塵、高溫、冷凍、潮濕、振動、擁擠、放射線等不良環境因素都會對職工的心身健康產生損害,引起情緒和行為的變化。如長期在超量噪音環境中工作,會使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出現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可能誘發血壓升高、心律不齊、消化功能減弱、聽力下降,嚴重的會導致行為異常。此外,工作負擔過重、領導方式簡單粗暴也會成為職業性心理應激的來源,影響職工的心理健康。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者應當努力提高職業滿意度、促進人際關系和諧、實現工作環境優化和勞動管理科學化,從而提高職工的心理健康水平。
職場貼士:桌面上雜亂的文件、記事本,電腦上厚厚的塵土,亂丟的簽字筆,會讓一切看上去都毫無頭緒,負面的情緒稍一累積,就會勾起惰性的滋生。
下一篇:女白領:我用自虐的方式賺更多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競聘:千余高校大學生爭當外航空姐[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