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勞動合同法》草案征集意見的最后一天,兩大外商組織——“歐盟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各自提交了精心準備的意見建議。前者據說共提了11條意見,后者的建議書則厚達42頁。
據報道,不少外企對這一法律草案“反應激烈”;一家外商協會的代表甚至發出“如果實施這樣的法律,我們就撤資”的強硬表態。
外企對關乎自身利益的法律“反應激烈”無可厚非;“不行就撤資”之類的強硬表態亦屬個案,可不予置評;而整個報道中最令筆者感興趣的,是兩大外企商會談及新法草案時所用的思維和句式。
上海美國商會認為草案實施“將會對中國的投資環境產生消極影響”;歐盟商會則指出,草案中有關勞工權益的規定不僅會“限制企業單位用人的靈活性”,而且“將提高中國的生產成本”,進而“影響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
在一個“勞工合同簽訂率非常低,所簽合同短期化非常明顯,勞工權益缺乏必要保護”的國家,上述表達方式很容易讓人想起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常掛在一些壟斷國企嘴邊的“經典句式”:中國電信被拆分前,說得最多的是“電信業引入競爭,將削弱產業競爭力,威脅國家信息安全”;銀行業允許外資參股后,念茲在茲的是“開放可能引發金融風險,進而影響社會穩定”——語氣句式,何其相似!
既往的事實證明,上述“經典句式”,往往是既得利益者為維護其超額利潤而祭出的聳聽危言。而且,在現有體制下,這種“危言”并非全無聽眾,有時甚至極易讓決策者動容。我國裹足不前的電力體制改革、至今孱弱的金融服務業等,都或深或淺地刻著“經典句式”的烙印。
這也就難怪在十年之后,外資企業在陳述己見時,句式也“經典”有加。
而從以往的政策博弈經歷看,外資企業不可小覷:從直銷立法中實質性的“外企先行”,到對零售商實行分類監管,再到至今未能提交人大審議的“兩稅合一”草案,你不得不承認,跨國企業在影響國家政策法規制訂實施,以及動用各種公關資源實現目標方面,已日益駕輕就熟。
三個案例的“一邊倒”結果,讓我們在欣喜于政策立法體系日漸開放的同時,亦對其利益均衡機制心存疑慮。
職場貼士:【什么是生活?】喻國明:不管你學什么專業,找工作一定要找個你喜歡的,這樣你每天早晨6點到晚上8點都是高興的。再找個喜歡的人在一起,這樣晚上8點到早晨6點就是開心的,這就是生活。
下一篇:殺人游戲頻“升級”白領成主力玩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60 70 80年代職場三代人最美的風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