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近年來人們發現,越來越多屆于婚齡的都市女性遲遲沒有跨入婚姻這道門檻,而這群人中又以“白領”居多。日益增多的“不婚”現象已儼然成為一道都市風景,一種盛行于全國的流行通病。
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開始成為“不婚族”不婚女人越來越多,連房地產開發商都發起了單身公寓的財不愿結婚的單身女人有著自己特殊的原因和秘密。
一份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中國單身人群正日漸龐大:1982年中國的單身戶是174萬戶,到了1990年有800多萬人沒有婚配;1990年前后,北京的單身男女在20萬以上,而現在僅南京市這個數字就達到了40萬,北京和上海兩地已經沖破百萬之眾。另有一組上海人口情報研究中心關于滬市婚姻的演化數據:1980年結婚人數為18萬對;1990年是12萬對;1997年是10萬對。需要說明的是,這樣的數據還是在婚齡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出現的,而其中單身女性的比例有明顯上升趨勢。
社會學專家指出,這些遞減趨勢從某個側面說明,晚婚甚至“不婚”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女性已經不再把“結婚生子”看成是人生必經的歷程。
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社會進步的產物。激烈的競爭使女性的獨立自強意識日益強化,有相當部分“白領”女性在物質上已經不用依賴男人,在事業上還獲得了超過男性的成功。她們或一身名牌,衣著光鮮,擁有自己的公司、房子、汽車,或滿腹學識,談吐優雅,卻惟獨少了來自親密愛人的關愛。她們不是不想愛,而是找不到愛。
據社會學家測算,一個30歲的女研究生,若按傳統標準擇偶,其選擇面只有0.2%,而按“三不計較”(年齡、學歷、婚喪離異不計較)擇偶,選擇面也只能擴大到18%.但問題在于,就是女性不計較,男強女弱的習慣定勢也讓絕大多數男性難以接受。
在某跨國公司從事推廣工作的王凡說:“上30歲以后,總有人問起我為什么不結婚。我就給他們講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對男女在酒吧中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可是男人得知女的是哈佛畢業后,卻在禮貌性地說了句‘很高興認識你’后轉身就走。”
現實也正是如此,在一個的問卷調查中,72%的男性表示自己不愿意與能力高出自己很多的女人結婚。當然,女性“不婚”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難有機會結識理想中的異性、不想因結婚喪失在事業上的發展機會、留戀于瀟灑自由的單身生活。
都說沒有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于是,與“不婚族”的出現剛好相反,現在某些城市又掀起了低齡女性早婚潮,雖然早婚的隊伍并不算壯大,但無疑又給正屆于或已經過了婚齡的單身白領女性造成了不小的沖擊。有人說,“不婚”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有人說,“不婚”只是一種過程。
無論“不婚”是出于都市女性的自愿還是被動的選擇,也不論背后有多么復雜的現實原因和社會因素,她們都被人們整齊劃一地冠以“單身貴族”、“不婚族”等新式的頭銜,“不婚”甚至成為現今社會新人類、新生活方式的一個時髦標志。
她們為什么不結婚?
婚姻無疑是人生中一道重要的大菜。然而如今,這道菜在人們心目中的滋味卻是越來越難以言表。很多女性甚至寧愿承受社會的非議,也要放棄品嘗它的味道。這究竟是為了什么?幾位“不婚族”和社會學家給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釋。
女人也該先立業、后成家
劉小姐在一家著名品牌的化妝品公司做項目主管。26歲的她對自己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非常珍惜。劉小姐認為,先發展事業再談感情是現代女性最明智的選擇。她覺得,女性在經濟狀況各方面都穩定下來的時候相對更容易獲得男性的尊重,建立家庭也更容易找到一個平衡點。婚紗是每個女人的夢想,但誰說不結婚就不能照婚紗照?
劉小姐說:“我不贊成‘工作好不如嫁得好’這種輕視自身能力的觀點。如果一個20歲剛出頭的年輕女孩身無長物,想憑著年輕和美貌盡早為自己找個好歸宿,就算能實現,也未必能長久,因為年輕是很快就會過去的。而婚姻生活又會占用你成長、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到時候難保你不會后悔。”
社會學家指出,愛情與事業其實并不矛盾,也不一定非要恪守哪個先哪個后。對于現代都市女性而言,最好是在順其自然的同時,明辯不同時段中事業愛情的輕重緩急,在理智的思考后做出最適合自身的選擇,以獲取最大的平衡。
理想主義的守望者
與其他的“不婚族”相反,娜娜的內心深處是非常渴望愛情和家庭的。但是,她既不愿意游戲人生,也不愿意湊合日子。
娜娜說:“在等待理想中的愛人到來的過程中,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生活。我的原則是‘寧缺勿濫’,但是當我遇到我的‘他’時,就一定會尋求一個結果。”
娜娜這樣的女性不知道該不該被我們表揚。在忙碌現實的物質時代,有人說連愛情也變成了速食快餐,愛情和婚姻不但可以用金錢來衡量,質量也大大下降,于是出現了很多實用主義者。在他們這些人的包圍下,娜娜還甘愿耐心等待,認真尋求真愛,為了理想在婚姻的門外遲遲不前,可真算得上難得了。
社會學家認為,娜娜的婚戀觀顯示出都市女性在繁雜社會中特有的冷靜。就這一點而言,女性比男性更純情、更耐得住寂寞。但是,這樣的守望要建立在有健康、正確的擇偶標準上,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在有容不得半點輕率的婚姻態度的同時,還要懂得:婚姻于雙方既是利益又是負擔。
莫名的恐懼讓她遠離
小周和男友已經談了七年戀愛,但是卻沒有想結婚的念頭。她說:“婚姻對于我來說,是個很難邁出的門檻。身為女人,我最重視的是愛情,如果因為結婚而失去愛,我寧愿不要妻子的名份。”
都說怕結婚的男人多。事實上,許多女人也有這種心理。因為婚姻這種東西對女人來說,一旦進入就不容反悔。不少白領女性不愿結婚,是害怕那些婚姻帶來的繁重家務活、生養孩子的義務、照顧丈夫和老人的責任,有的則是怕結婚后感情不能長久,給自己帶來傷害,有的對自身或對方不夠完美過分擔憂,有的害怕感情還不成熟時結婚以后會不幸福總之,女性對婚姻缺乏信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都聲稱自己有“婚姻恐懼癥”。
社會學家告誡恐懼婚姻的女性,婚姻對于女性來說,好象是第二次投胎,確實需要謹慎對待。但是因噎廢食的想法并不可取,只會逃避的女性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正確經營婚后生活,勇敢地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和配偶一起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同時,女性要相信,每個人投入婚姻后的感受都會不同,別人所說的不幸婚姻不一定就會發生在你身上。沒賭怎么知道一定會輸呢?要是真輸了就“在哪里跌倒從哪里爬起來”,至少你會變得堅強和成熟。
“不婚族”阿薇的這個冬天
在某電視臺做節目編導的阿薇是記者的一位多年好友。27歲的她在事業上積極進取,至今無暇顧及婚姻。當有人把阿薇歸到“單身貴族”的圈子里時,她總會笑著搖搖頭,然后更正別人說:“我是一個‘不婚族’。”
阿薇認為,“單身貴族”和“不婚族”是有區別的。“單身貴族”只表明一種沒有配偶的身份,而“不婚族”則表明了不需要配偶的態度。一個“單身貴族”可以隨時進入到“圍城”中去,而“不婚族”多數卻會堅定地將獨身主義進行到底。
說起決定獨身的原因,認識阿薇的人都知道不是出于無奈。因為阿薇其實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從中學時代起,她的身邊就從不缺少追求者。而且,阿薇也不是女權主義者,并不想通過獨身去否定男人。“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工作和自由。”阿薇說,“‘不婚族'失去的是婚姻的責任、義務和煩瑣,得到的是自我能力的完善和自由自在的快樂。”
正是因為抱著這樣的想法,今年“十一”回家探親時,雖然父母一再催促阿薇考慮婚姻的問題,她還是沒有向他們許下承諾,阿薇有自己的打算。“今年冬天,我希望自己編的片子通過率可以再高一些,還打算參加年底新開辟的旅游欄目制片人的競聘。”阿薇說,“還有去年抽空寫的一些手稿,想聯系一家出版社結集出了。不指望賣得有多好,只是完成從小到大的一個心愿吧。”
除了工作,阿薇也擅于給自己安排各種各樣的快樂。她說:“冬天是個極易感到孤獨的季節,我已經做好了遭遇一場戀愛的心理準備。即便沒有愛情,每天吃方便面、泡吧、蹦迪的日子也讓我很享受,因為這樣更加不受拘束,我自己舒服就好。”
像阿薇一樣選擇“不婚”生活的女性在都市里并不少見。她們大多有著較高的學歷和不菲的收入,特立獨行,來去如風。她們不希望因為結婚生子影響自己的事業,而喜歡獨身給她們帶來的諸多好處。
同是“不婚族”的周敏是一個從事廣告業的女孩,不久前離開了成都,到北京發展。周敏坦言,能進入目前這家公司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尚未結婚。她說:“如果我已經結婚了,就不可能天南地北地到處工作,首先要考慮丈夫的意見。而接受單位也會覺得已婚女性有許多麻煩,比如要休產假、不能隨時陪領導應酬客戶、不便長期出差等等。說得更透一些,從公司里有許多單身漢考慮,人家也更愿意要沒結婚的小姑娘,而不是'已婚婦女'.”
阿薇告訴記者,除了在工作上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不婚族”還有很多好處。比如:你可以有很多男性朋友,而你無需對任何人做任何解釋。你可以毫無顧慮地陪你的父母,愿陪多久都無人抗議。你可以用自己賺來的錢參加旅行團游山玩水,而不用征求別人的意見。你可以呼朋喚友,在家里大辦party,因為沒有人會給你臉色看。當然,也沒有人與你吵架,在你身邊打鼾,擾你清夢。沒有人在你打掃干凈的房間里亂扔臭襪子,碰翻煙灰缸。
聽了阿薇的舉例,記者說:“單身飄蕩的日子縱然美妙,但人畢竟是社會的動物。如果婚姻不是一種有利于個人和社會的生活形式,為什么幾千年來都沒被淘汰呢?自由,恐怕并不等同于幸福。”阿薇思索了一會兒,輕輕地點了點頭。“所以,選擇做‘不婚族'一定要想清楚,而不能為了新潮盲目模仿,要’不婚‘得心甘情愿又無害旁人。”阿薇說完,便把目光投向了窗外。在冬日的陽光下,一對情侶一閃而過。
職場貼士:職場新人:職場新人應樹立穩重、嚴謹的形象,遵守紀律,從點滴做起,沒有一個上司喜歡下屬踩著鈴聲進辦公 室,手里還抓著沒來得及吃的早點
下一篇:職場:辦公室里的新人新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職場:人就應對自己狠一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