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以它不錯的身份地位、工資福利和職責權利等穩定的“鐵飯碗”形象,每年都吸引著很多人來考,今年的“國考”報名人數更是創下了146萬人的新高。可是有多少“考公族”冷靜的思考過自己考公務員的動機是什么?了解公務員嗎?適合做公務員嗎?能做好公務員嗎?如果你能夠問好再定是否考,那前景可能會更美麗,倘若是在缺乏明確清晰的職業規劃后盲目報考,后果難免是浪費時間與各種精力。
作為職業規劃咨詢權威機構,向陽生涯近期接待了多位對報考公務員舉棋不定的咨詢客戶。通過咨詢后發現,有三類人應盡快打消考公務員的念頭:
● 追求事業快速回報者
這一類人,通常是事業型人才,他們渴望創業,有野心,追求事業上的擴張性及快速發展和回報,希望通過個人努力快速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對于這類人,個人的滿足感來自于個人價值的良好體現,而個人價值的實現又來自于事業上的每一次上升。一旦在職業發展上停滯,個人的職業滿意度就會降低。
政府部門、機構與企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企業的擴張與贏利是在風險中實現的,而在政府部門與機構中更多的是一種維護,維持,保持平穩狀態。企業型人通常骨子里會有一種冒險的精神,四平八穩的環境只會令他們感到個人價值受阻,職業生涯快速發展便無從談起。
● 不擅應付人際關系者
報考公務員的人往往是出于穩定的原因考慮,因此個人性格是否適合能夠長期從事這一職業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不能在這個行業中沉淀下來,穩定便無從談起,也就失去了當初報考公務員的意義。
有些人無論是在校期間還是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后,都比較排斥與人交往,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也是很多人在單位做得不開心轉而投考公務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作為公務員,從根本上說是為人民服務的一項職業,少不了與人溝通、交流的環節。如果適應不了這種特定的工作背景和環境,即使捧上了“金飯碗”,其了展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 缺乏職業規劃的“湊熱鬧”者
中國人口眾多,湊熱鬧考公務員的人當然也不在少數。很多人本來對于為什么要考公務員以及成為公務員的益處并無清晰的想法,但是受周圍多數人報考的影響自己也跟潮報考。有些高校畢業班學生眼看身邊的同學報考了公務員,自己難免抱著“重在參與”的想法一同報名。更有一些“考試族”凡是有報名資格的考試無一遺漏,當然也少不了公務員考試。
對于這三類人群,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建議,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前,需要對自身情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包括職業取向、商業價值以及職業機會,通過綜合評估來確定是否適合當公務員。其次對擇業價值觀需要有所調整,公務員也叫人民公仆,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成為公務員是能夠獲得穩定而可靠的收入,但絕不是憑此斂財、發財的途徑。另外許多人認為公務員工作清閑,很適合混日子,其實許多公務員因工作繁雜、責任重大而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總之,報考公務員不能盲目跟風,如果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為了考試而考試,只能無謂浪費時間和精力,同時很可能失去一些更適合自己的職業機會。
職場貼士:學會適當地說“不”,畢竟沒有人是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