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赴聚會樂在分享
寶華:據我所知,孫總從去年開始,建立了一個百英社區QQ群,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會有一次聚會,很多人都對這種交友形式連連稱好。現在,這個公益性的商業交友平臺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孫毛毛:不敢當。常言道,30歲以前靠能力,30歲以后靠人脈,你得讓你和你的人際網絡一起成長,這會給你的成長助力不少。
袁君嬌:近年來,武漢興起了不少的以行業、愛好等劃分的交友圈,一般是通過QQ群、網上論壇等形式進行交流,網下會有定期的AA制見面聚會。那些受圈子太小的問題困擾的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加入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圈子,進而擴大自己的人際交流范圍。
寶華:談到這個,兩人應該都算是專家了,門類眾多的聚會我也參加過不少,參與者大都認同這樣一個原則:你的為人必定要熱心,你的貢獻越多,價值越大,反過來,別人愿意為你付出的也越多。
孫毛毛:的確,這種相處中最中心的主題就是分享。拿出來分享的可以是你廣泛的知識面,可以是你物質和朋友關系方面的相關資源,當然也可以是你的愛心,你的一番誠意,別人也會銘記在心的。長此以往,朋友也會越來越多。
蓄積人脈精心維護
寶華:之前我了解到,孫總有一本精心制作的人脈圖,您會根據客戶、朋友所在地在武漢市地圖上做相應的標志,去某個地方辦事時就一并拜訪;通訊錄也會按行業作相應劃分,定期進行聯系。
孫毛毛:這本來就是“必修課”嘛,相信很多人比我做得還要到位。我前不久看你寫的一篇稿子里,一位服裝行業女老總還按季節給朋友和客戶寄一些溫情的講穿衣搭配之道的小卡片呢,更有新意。
袁君嬌:諸如此類的維系工程實在不小。在一些人抱怨圈子太小的同時,還有許多人卻有這樣的感覺:手上的名片倒是有一大把,可拿出來的時候發現很多都不知道誰是誰了,一些重要的人脈資源也沒利用起來。對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不管你認識的人是多是少,最好都能積存維護起來。
孫毛毛:先拿“大人脈”來說吧,我會在通訊錄上對這些朋友做重點標志,提醒自己每周聯系一次,空閑的時候,就翻出他們的名片來問候一下。比自己資力高的,就匯報一下工作生活,向他們請教一些問題;平輩的,就聊聊一下各自新近的情況,交流一些心得體會。其實,大多數人脈都靠千百次的聯絡來維系。
袁君嬌:當然,我們也絕對不能忽視一些“小人脈”,這也是最容易被很多人“遺棄”的方面。我的公司剛起步,各個方面都得需要人幫忙,我自己有一本分門別類的“小人脈”名片本,可別小看這個,小到送水、送紙的供貨商,以及做清潔的鐘點工,都可以轉化成自己的資源。這種“小人脈”,只需花心思建立清晰的數據庫就可以了,但在很多關鍵時候,可以幫你不少忙呢。
結交人脈看菜下飯
孫毛毛:我們不可否認,談到人脈一詞,多少會讓人覺得有點功利的成分———于己有利者,才會納入自己的人脈圈。拿我個人來說,我也有為人脈所累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把近一半的工作時間都花在聯系朋友、創辦聚會上,可回過頭來,發現多數是在做無用功———用不太合適的話來說,我所維系的很多人,其實是屬于無效資源,而這卻花掉了我大量的精力。
寶華: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假如認識一個人就要全身心投入跟對方處好關系,當然得不償失。
袁君嬌:而且,維護人脈也要視各人喜好而定。比如,有的人根本不喜歡東拉西扯地“無事聊天”,你三番五次“騷擾”別人,自然不討好。
孫毛毛:我個人認為,不斷提升個人魅力才是人際交往中最關鍵的因素,這樣才能使得更多的朋友愿意跟你交往,和你一起分享,共同進步。
職場貼士:任何時候都要學會準時,更要學會提前?!棒[鐘”只能是作為一種簡單的標志和提示,真正衫的時間,應掌握在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