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種負性情緒,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離縮短時所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多年情緒體驗。它是有明顯的敵意甚至會產生攻擊詆毀行為,不但危害他人,給人際關系造成極大的障礙,最終還會推毀自身。地位相似,年齡相仿,經歷相近的人之間容易發生嫉妒。
嫉妒幾乎人人都有。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病癥。從本質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無論是何種形式和內容的嫉妒,都有害于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及健全的社會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受到別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覺對別人產生嫉妒之心。被嫉妒的人常常是自己周圍熟識的人。有時,明知道是嫉妒,是不應該的,卻無法消除。
嫉妒的根源:
嫉妒源于病態競爭,與個體的性格、文化背景、閱歷、世界觀關系密切。
(1)自我封閉、自卑、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者容易產生嫉妒。
(2)特定的文化背景影響如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3)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總是認為自己應該是萬事超人前,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也是無必要的。
(4)角色定位錯誤,不能自得其所的其樂。
(5)胸無大志無所事事,才會去挑別人的刺。
(6)自我實現受阻時,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我認為,嫉妒的產生是因為人的公平心理。在一個公平層次才會有嫉妒的產生。人是要求公平的。當公平心理畸形發展,就可能導致嫉妒。嫉妒是公平心理的消極反映。如果不在同一個公平層次,比如說在特定時間特定條件對另一個人另一件事自愧不如,就不會產生嫉妒。
針對嫉妒產生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緩解和消除嫉妒:
1、降低對自己的預期。
2、增強修養,發展寬容之心。
3、明白每個人都有天賦,而且每個人的發展都是不均衡的。
4、能者多得。
5、合作對自己更有好處。
擺脫嫉妒的若干方法:
(1)坦誠相對,將心比心,設心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密切交往加深理解。
(2)培養達觀的人生態度、自得其所自得其樂。
(3)盡量不去與別人比,多與自己的過去比。
(4)把別人的成就看作是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對自己的剝奪或威脅,將別人的成功當作一道風景線來欣賞。
(5)學會贊養別人通過贊養別人來呈現自己博大寬容的胸襟。
(6)向對方公開展示自己的抱負,提高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給自己增添應用的壓力,利用競爭促自己上進。
(7)充實自己的生活,揚長避短,尋找新的自我價值,發揮自身應有的潛能,開拓新領域,建立新的動力定勢。
(8)真正的強者需要埋頭苦干,培根曾說:“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功夫去嫉妒別人的?!?
職場貼士: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