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出誘人的條件吸引對方,再施計策
現(xiàn)在還有許多人在為購置一處自己的房子而四處奔波。隨著都市里的公寓越來越少,要想有一處自己的房子越來越困難。在這流浪大軍中,一位公司同事的故事令我深深感到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
這位同事原來住的是兩居室的公寓,隨著孩子的即將出世,他決定換一個稍大一些的公寓,但因付不起昂貴的抵押金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公寓。
正在為難之時,有個熟人愿將一座兩層的住宅以便宜的價格租給他。這個熟人搬到他父母處同住,自己原來住的房子就空了出來。這位同事被告之向管理人員交納抵押金后便可入住。
抵押金跟現(xiàn)在住的公寓差不多。能以同等數(shù)額的抵押金住進大兩倍的房子真是連做夢都想不到的美事。唯一的缺點是離市區(qū)太遠,但跟那么多的好處相比,這一點也算不了什么。
于是這位同事開始時不時地想象:"這下好了。雖然不是自己的房子,但完全可以像住自己的房子一樣過上舒心日子了。二樓東南向的屋子做我的書房,等到孩子出世了就可以讓他在那兒玩耍。這段時間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多積蓄,再申請分期付款購房。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就會有自己的房子了。"
但是發(fā)生了"一點點"問題。熟人傳過話來說:"負責這所房子土地管理的房地產商認為既然抵押金已經決定了就算了,但一定要交納服務費及管理費。所以不好意思,能不能由你來負擔這筆費用呢?"經核算這筆費用近200萬元,并且須一次付清。而這位同事原來還打算購買新家具,這筆錢對他來說,無疑是筆不小的開銷。
但是這位同事卻認為:"首都的住房如此緊張,這樣的條件已經很難找了。既然沒有別的好辦法,就答應了吧。我也沒有動搖過,因為當初就已經認定了這所房子。"
先用難以拒絕的誘惑讓對方上鉤--"誘敵深入法"
如果一開始就以誘人的條件讓對方上鉤,即使過后更改一部分條件,人們多半還是會同意的。"誘敵深入"便是有意識地利用人這一心理的一種推銷手段。當然上面的例子中是熟人出于好意,但對推銷而言,則是一種技巧。你可以在一開始拿出誘人的條件使對方怦然心動,待大功告成后再對他說"其實……",蜻蜓點水式地提一下不利因素,而對方這時候一般情緒很好,難以斷然反悔,結果即使有些損失也就認了。這可以說是逆向利用人的心理的巧妙辦法。
需要提醒的是,只有當對方認為各種因素中雖然有些缺點,但從整體來看還是可以接受時,"誘敵深入法"才真正具有說服力。如果從一開始就利用這一手段進行欺騙,不僅極不道德,而且也不會得到好的結果。
職場貼士:電腦桌上的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最好采取低于坐姿時肘部的高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腰背,頸部肌肉 和手肌腱等部位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