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讓寬容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古人有訓:“得饒人處且饒人。”“吃虧就是便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均是這種精神的體現,我們的祖輩父輩都不忘以這種精神教育兒女。但是,現在生活潮流在猛烈沖擊傳統倫理觀念的同時,也沖擊到了中國人傳統的忍讓哲學。那么到底忍讓寬容好還是不好呢?
依我之見,在人與人之間日常交往中,它是一種可取的人生態度。正是這種精神,使我們民族家庭關系穩定、人際和諧。我們與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路人在不同的場合交往接觸,總免不了與意見相左、磕磕碰碰的時候,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各自主動退讓,寬以待人,少計較得失,有利于減少矛盾,維護人際間的和諧,于人于已,都是有益身心的事情。尤其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出現過于計較個人功利的傾向,這種寬容忍讓的精神更是應當加以提倡。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能有極端,寬容也要有度。我們民族的忍讓精神在某些情況下是壞事而不是好事。大者,在民族利益面前不能軟弱忍讓。中國近代史上受外來侵略者肆意欺辱的紀錄正是我們民族忍讓精神的消極結果;在關系到捍衛法律尊嚴的原則事情不能忍讓,比如遭受強暴卻忍氣吞聲,讓犯罪者逃之夭夭,這實際上是縱容了犯罪;小者,在牽涉到個人尊嚴、人格、權益的事情上不該忍讓。當別人出于惡意損害了你的個人利益時,你還一味的忍讓,打你的左臉還送上右臉,這便是缺乏自尊、軟弱無能的表現了,在現代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利用現代法律、政策以及其他有效辦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捍衛自己的尊嚴,這是現代人在社會求生存必須學習的新內容。
職場貼士:無論你自我評價如何,都要客觀地掂量此刻的分量——人才使用是有階段性的。為了利益最大化,企業用人多半要“矮化人才,抬高企業”,所以要理直氣壯提要求,字斟句酌簽合同。無論你是最底層的員工還是空降兵,都要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成為系統工程中有用、有效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