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同學具有虛榮心,虛榮心理是指一個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內在的、實質的不足,以贏得別人和社會的注意與尊重。它是一種很復雜的心理現象。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曾經這樣說過:“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虛榮心強的人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昔日的榮耀經歷或今日的輝煌業績,他們或夸夸其談,肆意吹噓,或嘩眾取寵,故弄玄虛,自己辦不到的事偏說能辦到,自己不懂的事偏要裝懂,一切為了提高自己。虛榮心強的人喜歡炫耀有名有地位的親朋好友,希圖借助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而對于那些無名無,份、地位“卑微”的親朋則避而不談,甚至唯恐避之而不及。
其實虛榮心理的產生及其強弱與個體心理品質、思想修養有著直接的關系。除此之外,還受個體所處的生活環境及社會文化傳統的影響。
1.自尊心過強的人易產生虛榮心理。
每個人都有維護自尊的需要,每個人都喜歡聽恭維、贊揚的話,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本性的顯現。如果一個人的自尊心過于強烈,渴望獲得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尊重和贊揚,而自身又缺乏過人之處,不具備足以令人稱道的實力,則不得不尋求其它手段,如借用外在的、表面的,甚至是他人的榮光來彌補或替代自己實力的不足,以此滿足自尊的需要。在此過程中,虛榮心理的產生在所難免。
2.私心過重的人容易產生虛榮心理。私心過重的人會時刻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總希望自己時時處處勝過別人、超過別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常常煞費苦心地營造或借用本來不屬于自己的、虛假的榮譽來掩飾個人的缺陷和不足,以抬高自己,顯示自己的“過人之處”。
3.缺乏自信的人容易產生虛榮心理。
虛榮心理的產生往往是那些缺乏自信、自卑感強烈的人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的一種結果。某些缺乏自信、自卑感較強的人,為了緩解或擺脫內心存在的自慚形穢的焦慮和壓力,試圖采用各種自我心理調適方式,其中包括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榮耀來彌補內在的不足,以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進而贏得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和尊敬,虛榮心便由此而生。 4.處于特定社會文化環境中易產生虛榮心理。
在人際交往中注意“臉”和“面子”,是中國人長期形成的一種社會心理。所謂“臉”,是一個人為了自我完善而通過形象整飾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目中形成的特定形象;所謂“面子”,則是一個人在社會人際關系中依據對“臉”的自我評價,估價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所應有或占有的地位。所以,“臉”和“面子”代表著人的榮譽和尊嚴。一個人要想有臉面,必須先成就大事,通過他的不平凡的作為而獲得人們的褒揚,形象才會隨之高大起來。
職場貼士:職場新人:職場新人應樹立穩重、嚴謹的形象,遵守紀律,從點滴做起,沒有一個上司喜歡下屬踩著鈴聲進辦公 室,手里還抓著沒來得及吃的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