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醫生,人們想到的除了救死扶傷治病救人之外,還有這一職業的辛苦。當今社會,還有多少人會把醫生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呢?從智聯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項職業吸引力調查中,35%的人覺得醫生是越老越值錢。截至記者發稿時,共有971人參與了此次調查。
醫生從事的是高技術和高風險職業,醫療人材培養周期長,專業知識要求高。調查顯示,有24%的人因為覺得不適合這份職業的要求,不準備加入醫生的行列。還有3%的人認為
,非典過后,醫生是一個讓人感到危險的職業。
其實,與自身面對的疾病危險相比,醫生對患者所要擔負的責任和風險更加突出。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唐偉松教授指出,好多患者沒有認識到醫療行業有高風險性,有些領域還是未知的,因而不能保證診斷和治療上百分之百正確。再加上患者的要求與我國醫療的現實差距太大,社會上對醫務人員存在偏見。因此經常發生誤解、侮辱甚至暴力傷害醫生的事件。
“醫生太辛苦了,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的說法在調查中得到了6%的公眾認可。有一位老醫生在接受采訪時說:“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下班后就可以安穩地睡覺,可以徹底地放松和休假,但醫生的神經卻常常緊繃著,半夜兩點叫你去醫院做手術,你就不能兩點半才去。”
北京某醫院的一位科室主任嘆道:“在美國,醫生這一行業的平均收入在各行業至少排至前5名。而咱們國家,醫生的收入在各行業中起碼在10名以后。”醫生的待遇問題在大城市還好點,地方上縣區二級醫院員工工資大多低于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即使每次漲工資,允許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標準執行,但部分醫院由于經營乏力,基本上處于“空調”狀態。
雖然要面對種種困難和偏見,但是調查中,有14%的公眾表示醫生這一職業救死扶傷,太值得敬佩了,并渴望自己能成為醫生。還有35%的人覺得醫生是越老越值錢,隨著經驗的豐富,級別和待遇也會隨之增長,是理想的職業選擇。
面對這個充滿壓力和誘惑的社會,醫生往往也不能獨善其身。雖然確實存在一些醫德不高者破壞了醫師隊伍的整體形象,但有更多的醫生在普通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為患者排除病痛,救死扶傷。謝洋
職場貼士:女人,只要有善良的目光、健康的身體、體貼的行動、寬容的心地,就有在職場生存的空間。若有幾分仗義、幾分達觀、還有幾分幽默,不僅少受騷擾,還能成為職場香餑餑!照顧男性的自尊,收斂自己的尖銳,在不關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裝聾作啞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