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前幾天出臺了一份旨在減輕企業負擔的養老金計劃改革方案;同日,加利福尼亞州長施瓦辛格提出了一系列緩解政府壓力的養老金改革建議。事實上,越來越大的養老金缺口已經成為美國公司和各級政府的心頭大患。
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統計數據,目前由企業承擔的“固定收益養老金計劃”大約覆蓋3400萬美國人,存在的資金缺口高達4500億美元。養老救濟金保障公司(PBGC)是美國養老體系的“救生員”,負責繼續執行繳納了保證金的破產企業與員工簽訂的養老計劃,但這個半官方企業的資金缺口也達到了230億美元。此外,聯邦政府在支付退休金上也感到了壓力,一家名為維爾希爾的咨詢公司指出,早在2003年聯邦政府雇員的退休金計劃就已然“赤字”,而各州的情況可能更糟。
有分析認為,幾年前高科技泡沫破滅帶來股市大跌,是美國政府和企業遭遇養老金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世紀90年代,美國股市牛氣沖天,各種面目的養老基金重倉殺入并取得良好回報。養老救濟金保障公司在那個時候也沒有遇到多少麻煩,因為即使企業破產,其養老基金仍有大量盈余,完全可以應付員工的養老金計劃。這一時期,養老救濟金保障公司的賬面盈余持續增長,到2000年幾乎接近100億美元。
隨著2001年股市大跌,許多企業的養老基金因投資失敗而出現巨額虧損,迫使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予以彌補,但收效甚微。再加上包括美國航空公司在內的大型企業紛紛宣告破產,無力填補自己的養老金缺口,迫使養老救濟金保障公司不得不背上這些“黑鍋”。由于“黑鍋”越來越多且越來越重,養老救濟金保障公司也就自身難保了。
此外,人口結構問題也是養老金日趨吃緊的一大誘因。目前,在“嬰兒潮”出生的美國居民高達7900萬人,這一群體對養老基金體系貢獻最大,而且與雇傭部門簽訂的大都是“固定收益養老金計劃”。在他們陸續步入退休年齡之后,美國養老金體系將經受更大考驗。據估算,2018年美國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將超過收入,2042年這一基金將徹底用光。
因此,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在10日公布養老金改革計劃時強調,美國企業應對現有養老金計劃進行合理修改,它們向養老救濟金保障公司交付的保證金數額也應與風險掛鉤。趙小蘭還稱,美國企業應及時公開無法執行的養老金計劃。
另有報道說,美國政府防止養老金危機繼續擴大的跟進措施將很快出臺。比如,提高養老保證金的免稅額度,以及鼓勵企業在投資回報良好階段多交一些保證金等。
對于美國各州政府而言,削減公共養老金赤字已經迫在眉睫。施瓦辛格就曾建議,今后加州政府的新人不再享受“固定收益養老金計劃”,取而代之的是“固定繳費的養老金計劃”。兩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在于:后者意味著退休后獲得的退休金數額要由養老基金的投資回報而定了。據英國《經濟學家》報道,目前密歇根州正試圖強制推行固定繳費的養老金計劃,而俄亥俄和華盛頓兩州則采取變通方式,允許政府雇員二選其一。此外,以伊利諾斯為代表的一些州趁著利率水平依然較低,通過發行“養老金責任債券”募集資金來填補“窟窿”,但這么做會留下更大隱患。
職場貼士:有新入職的同事到來時,不妨當面遞上一張自己做的卡片,除了自我介紹之外,再附上一段你的祝福語,簡簡單單,就贏得了別人的心。它的好處在于你以后的工作中,都會得到大家不遺余力的幫忙。幾句溫暖的話就可以收買到人心,為自己輕松編織一張人際網,占盡了主動的先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