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長沙市護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表現為失眠、健忘、操作準確率下降等。護士心理問題與社會支持、個人收入呈負相關,與生活事件、時間緊迫感、無端敵意呈正相關[1]。另外,護士患下肢靜脈曲張、慢性胃炎等職業病的比例也很高。現就此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影響護士身心健康的因素
1.1 重醫輕護:重醫輕護現象仍然存在,這是影響護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如護理人員缺編、護士超負荷工作、待遇差、地位低等。在新的護理模式中,護士被賦予多元化的角色,除執行醫囑、做好常規護理外,還應花費大量的精力來充實提高自己,使心理、生理壓力增加。
1.2 護士的職業認同感差:護理工作有服務業的性質,但與服務業相比,護理工作更緊張、繁重,即使與專職服務人員,如售貨員、賓館服務員相比,護士的工作也需要更多的忍耐和付出。在新的護理模式下,護士不僅要付出體力、腦力勞動,更要付出更多的寬容與愛心。然而護士的平均學歷遠高于專職服務業人員。這種反差使有些護士感到心理不平衡。
1.3 護理人員缺編:據衛生部醫政司1995年對全國108所醫院的調查結果,護士編制達標率僅為6.84%。護士缺編問題十分嚴重。護士缺編直接導致勞動強度增加、生活緊張、精神壓抑等是影響護士身心健康的最直接原因和各因素的綜合反映。
1.4 病人投訴機制使用不當:病人投訴是一個提高服務質量的直接作用力,但如使用不當會使護理人員產生嚴重的身心問題。如在賦予病人投訴權利的同時,忽略了解釋他們應該遵守的規章制度和應盡的義務,忽略了護士在工作中應有的工作權力和人格權力,使雙方都產生了一種錯覺,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難度和心理壓力。另外,少數病人對護士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使護士的心理壓力增大。
2 對策
2.1 解決重醫輕護問題。各級領導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徹底轉變觀念。
2.1.1 加強思想教育,使護士了解黨和人民給予他們的榮譽,病人對他們的感謝與敬仰;有多少人正在把護士職業作為自己終生的夢想,正熱切地盼望著加入這個行列;隨著醫學的發展,護理學科將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護士的地位將逐步提高,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
2.1.2 表彰獎勵先進護士,給以崇高的榮譽,使護士感受到本職工作的光榮和偉大。
2.1.3 提高護士待遇。
2.2 解決護士缺編問題:
2.2.1 合理定編。
2.2.2 消除各種在編不在崗的現象。
2.2.3 根據各科業務高峰期的不同,打破科室界限,用各科盈余人員建立一個可供調用的護士隊伍,以余補缺,待掌握了大致規律后可作長期調整。
2.2.4 廣泛采用新技術,減少工作量。如在小兒靜脈穿刺中采用靜脈留置針;采用微機網絡技術減少文字處理、單據報表的傳送工作量等。
2.2.5 建立護理工作支持系統,包括藥物分發系統、物質保障系統、食物分發系統[2],以減輕護士負擔。
2.2.6 護士長應及時掌握本科護理人員的心理、身體、家庭狀況,采取機動靈活的排班方式,使護士感受到領導的關心和尊重,有利于平衡心態、恢復體力和培養對工作的熱愛。
2.3 務必使病人了解其應遵守的規章制度和應盡的義務,并明確和保障護士在工作中的權利,這樣才能免除不必要的麻煩,使護士工作起來心情舒暢,真正對病人負責。
2.4 制訂服務標準應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切忌教條超前。
2.5 做好宣傳工作,努力爭取病人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6 對病人投訴應認真調查,對違規的護士應以教育為主,罰為輔,不能一罰了之。
職場貼士:精心準備和打扮,也能提升你在大家面前的魅力。隨身帶點口香糖可能讓你高喊感謝上帝。無論別人是怎么說,人們還是從他們所看到的來評價一個人。所以在周五你可以穿的隨便一些,其他時候,請保持嚴謹,上班時你是一個軍人而下班你可以是一個調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