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工關心的醫療保險具體方案,昨日(15如)浮出水面。針對外來勞務工就醫難問題,深圳市專門成立的工作小組提供了《深圳市勞務工統籌醫療試點辦法》三種方案,并于昨日召集各方代表召開了方案論證會。從明年1月1日開始,布吉、龍崗、龍華、沙井四個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企業及其所屬勞務工,將進行勞務工統籌醫療試點。
從只保住院到統籌醫療
現行的《深圳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條例》規定,外來勞務工只能享受住院保險,無法享受綜合醫療保險。但僅投保住院醫療保險,每人每月就需25元,一年就300多元。企業認為繳費基數過大,勞務工也覺得自己“住院機會少”,因而企業和個人參保的積極性都不高。市衛生局的調查顯示,深圳基本醫療保險所覆蓋的165萬人中,基本沒有勞務工。這也為“黑診所”生存提供了空間。
針對現狀,“勞務工就醫難問題工作小組”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勞務工們普遍表示,希望保留現行住院醫療保險制度,但可以降低部分現行住院待遇,同時增加門診待遇。據此,會上提出了三種勞務工醫保方案供討論。三個方案的勞務工統籌醫療繳費標準分別為20元、15元、10元。但無論哪種方案,都突破了現有的模式,不但保大病,也保門診。而且繳費標準比以前的25元大幅下降。
繳費金額和保險待遇
成爭論焦點
在目前的三個方案中,主要區別是繳費和醫保待遇。方案一的勞務工統籌醫療繳費標準最高,為每月20元,其中單位繳交13元,勞務工個人繳交7元。在保障水平上,住院醫療基本待遇與現行的住院醫療保險待遇保持不變,而增加了勞務工門診醫療待遇。
方案二的繳費標準是每月15元,其中單位繳交10元,勞務工個人繳交5元。資金分配上,7元用于支付勞務工住院醫療費用,7元用于支付勞務工門診醫療費用,1元作為風險調劑金。方案二增加了勞務工門診醫療待遇,但住院醫療待遇明顯低于現行的住院醫療保險待遇。
方案三的繳費標準是每人每月10元,單位繳交7元,個人繳交3元;待遇水平基本維持“布吉模式”的水平,藥品目錄有700種左右的藥品,門診單價90元以上的診療項目不予支付。
由于方案二“高不成低不就”,幾乎沒有代表看好此方案。在討論會上,方案一和方案三成為了討論焦點。
政府傾向方案一
企業傾向方案三
在來自勞動保障、衛生、綜合開發研究院等單位的代表中,20元保門診大病的方案一較受歡迎,有與會者比喻勞務工以前月繳25余元只吃到了一個蘋果,現在月繳20元就多吃了一個橙子。
但是,企業代表們顯然更擁護方案三。有企業代表表示,“現在的問題不是穿多好的衣服,而是穿不穿得起衣服的問題”。他認為,現有的企業和勞務工幾乎都沒有參加醫保,如果采用方案一,一下子增加了20元的“額外支出”,無論對企業或勞務工都是不小的負擔。所以建議循序漸進,從繳費最低的方案三開始試點。
據悉,具體采用哪一種方案,近日將會有最終結果。布吉、龍崗、龍華、沙井四個街道辦事處將在明年試點,試點成功后將在全市推廣。
五大現實障礙
一、參保要不要設體檢“門檻”?
即使選擇20元的最高繳費方案,深圳市勞務工統籌醫療保險基金既要保住院又要保門診,仍然顯得“捉襟見肘”。為防止帶病參保的情況,避免基金出現重大“赤字”,與會代表提出,勞務工參保應該設立體檢“門檻”,篩除重大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糖尿病等。
體檢“門檻”要不要設、設多高?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社保不同于商業保險,是不能進行參保體檢的。另一方面,如果進行常規體檢,人均要200元左右,對月收入才百把上千元的勞務工來說,“就醫難”很可能變成“參保難”。
二、住院醫療保險如何銜接?
不論是方案一還是方案三,深圳市勞務工統籌醫療保險的住院標準都比現行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有所下調。即使是選擇最高20元的方案一,雖然規定的住院待遇水平和我市現行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待遇基本相當,但還是新設了多種控制醫療費用的機制。目前已有136萬勞務工參加了城鎮職工住院醫療保險,這部分人的待遇如何銜接,成為與會代表討論的另一熱點。
三、牽頭醫院出現“虧損”怎么辦?
部分與會醫療機構的代表提出,作為首批試點的布吉、龍崗、龍華和沙井4個街道的牽頭醫院,作為“試驗田”,如果在明年試點期間出現“虧損”怎么辦?“漏洞”是否應該由政府來填?
四、基層衛生機構是否充足?
要將“布吉模式”上升為“深圳模式”,并繼續保持“低水平,高覆蓋,高效率”,必須主要依靠基層衛生機構,也就是社健中心。但與會代表指出,現有基層衛生機構明顯不足,比如布吉街道原有80多家大大小小的衛生站所,改革撤并后,布吉人民醫院下屬只有10多家社康中心,如何滿足50萬勞務工的就醫需求,這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五、常見藥、便宜藥能否采購得到?
職場貼士:如果你接到這種命令,那就能推則推。不能推的話,那就一定要把老板拉過來一起參與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