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簽約留一手,企業與大學生之間互不信任——雙向選擇面臨誠信危機
“走,找工作去。”11月20日是教育部規定的大學校園就業市場的“開禁日”,當天由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辦,松江大學園區六校承辦的第一場2005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在松江開幕。
此后,各大高校內,國內外各大企業已經把校園宣講招聘計劃排得滿滿當當。
企業在校園招聘“攻勢”密集,在大學生中催生了一群“趕場族”和簡歷“撒網族”。一些大學生這幾天早上跑市場,晚上整理履歷,忙得不亦樂乎,也累得筋疲力盡。
企業怕被放鴿子
大學生跑得如此勤快,人才市場的企業怎么看?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最擔心的問題是“畢業生毀約”。不少人力資源經理訴苦:面對就業壓力,有不少大學生為了“保底”,先逮住一個單位簽約,等到日后收到工作地點、薪水福利和發展空間都更好的公司發錄用通知時,便“改旗易幟”。一些接受采訪的企業抱怨說,碰到大學生突然毀約,用人單位就會陷入被動局面,重新招聘的話,很多大型的招聘活動沒有了,選擇畢業生的余地大大縮小。
有些招聘形同虛設
但學生們對如今的人才市場也有想法。上師大一位姓王的研究生說,其實招聘現場有些企業“形同虛設”,他們通過直接與學校聯系、招收實習生,已經用完進人指標,但還來設攤,還來收取學生資料。為了有個穩定、更好的工作,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跑市場。
不提倡“多重選擇”
據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介紹,明年本市高校畢業生有11.5萬人,較上年增長1.5萬人。雖然大學生就業市場有一定壓力,但上海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將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尤其是金融、保險、物流等服務行業。專家認為,明年大學生就業前景還是好的,大學生通過努力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但多重選擇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不僅影響大四的學習,而且有時找的機會越多,往往就會喪失最好的機會。
職場貼士:辭職的理由:不要因為工作不開心而辭職,因為下一份工作你也會有不開心的,辭職的惟一理由應該是你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