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您,我啐了個夠之后,現在果然再也沒那個念頭了。”近日,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王冠軍醫生收到一封患者寫來的感謝信,患有強迫癥、見人就想“啐一口”的小胡終于擺脫了心理陰影。
被人“啐”出強迫癥
19歲的小吳是某高校外語系一年級學生。入學初,他看到不順眼的同學就啐,最后是見人就想啐。這使他苦惱不堪,以致不得不整天躲在宿舍里,課也不敢上。
心理醫生王冠軍與小胡長談后,終于找到了病因。原來,小胡一年前因高考落榜插班到另一所中學高三班,坐在他后面的男生經常在他背上貼膠帶、涂墨水,兩人因此關系緊張。高考前夕,那位男生叫來一幫弟兄在下晚自習的時候將小胡打倒在地,并且每人向他啐了一口。從那以后,小胡滿腦子都是那晚的情景,整天想著報復。
自覺“腦子有病”
心理醫生開始了對小胡的第一步治療:通過啟發式談話,引導小胡發現自己思維上的不合邏輯的因素。
王:“小胡,一個人的心靈受傷遠比他的身體受傷更為嚴重。特別是像你這樣自尊心很強的男孩,你當時一定想找個縫鉆進去,永不出來。是嗎?”(共情,拉近與患者的心理距離)
胡:“大家都知道我是懦夫,我要報仇,讓他們知道我不是懦夫。”
王:“可是你現在換了環境,沒有人知道你的過去。”
胡:“這所學校有我的老鄉,我原來班上的同學肯定告訴了他們。”
王:“小胡,當你看到別人無故被欺,你會站到哪一方,支持誰?”
胡:“應該是有理的一方。”
王:“那你當初是無故被人欺負的,你想想你的同學會支持誰?”
胡:“現在想來應該是我。”王:“這就對了,你能不能告訴我,從高中到現在看到過多少次打架,每次被打的人穿什么衣服,長得怎樣,叫什么名字?”
胡:“記不太清了。”王:“是啊,我們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別人也不會把你被打這件事放在心上,因為這與他們也是毫不相干的。事實上,是你自己過分夸大被打的消極影響,這是一種在認知過程中產生的錯誤觀念,這種錯誤的觀念繼而導致了你不適應的情緒和行為。”
胡:“難道我想得過于嚴重了?唉!”
治療辦法:盡情啐
據王冠軍介紹,當患者明白病因后,采用“過度校正法”。其原理是“物極必反”:由渴望啐到反復啐,引起生理疲勞,心理厭惡,使患者形成對這種不良行為的逃避或者避免。因此,建議小胡每次想啐的時候,不要控制,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去啐,直到疲勞為止。這樣持續一段時間,癥狀會自然減少或消失。
果然,不到半個月,小胡就寄來感謝信說,他的病情有所好轉,已能堅持上課了。
職場貼士:精心準備和打扮,也能提升你在大家面前的魅力。隨身帶點口香糖可能讓你高喊感謝上帝。無論別人是怎么說,人們還是從他們所看到的來評價一個人。所以在周五你可以穿的隨便一些,其他時候,請保持嚴謹,上班時你是一個軍人而下班你可以是一個調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