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怎么辦?本來面試都談好了,但卻在臨上崗前拔腿走掉了,這不是‘拆臺’嘛!”昨天,參加快報“助困養德”活動的一家用人單位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類似的話記者近日也從其他途徑聽說過。有人甚至不解地問:“大學生,你還值得我們關愛嗎?”那么,用人單位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呢?記者近日對通過快報平臺找到工作的大學生情況進行了跟蹤。
小張是南京人口學院的學生,父母和兩位兄長常年在外面打工,即便是過年也不回去,所以,他便留在南京打工,幾年來生活費全靠自己掙。記者當初聽說他的狀況后,當即把他從眾多學生中篩選出來,登在報紙上,南京一家牛奶公司后來也選中了他,該公司的一負責人崔某和小張是老鄉,不但給他安排食宿,找人帶他跑了兩天,還對他說:“如果沒錢就先跟我借,千萬別客氣。”小張也從心里感謝崔某,他離開只是覺得送奶的工作太苦,每天凌晨2時就開工,沿途39家送下來,起碼要花兩個半小時,前兩天又下雨,整個衣服都被弄得又濕又臟,第二天一點精神都沒有,就這樣一個月下來也只能掙600元,實在是太少了,所以他借口身體不好不干了。現在正在一家超市做裝卸工,可能也苦,但收入預計每月有1000多元。
崔某是這么理解小張離開的原因:怕吃苦,放不下面子。因為小張臨走時留了一個紙條,說是有心臟病受不了這活,同學們也常常笑他找了一個民工才干的活。
華美達大酒店人事部司經理介紹,自從該酒店的兼職信息公布后,前來應聘的學生很多,他們從報名者中挑了幾名大學生,但結果卻令他們很失望,出于幫困酒店在各方面都盡量照顧這些大學生,但他們似乎毫無誠信意識,連招呼都不打就拜拜了。
職場貼士:有些人在工作中喜歡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自以為是地把自己放得很高,其實結果剛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