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奧運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眼見不少老將中箭落馬,體育江湖的確沒有不老的英雄,而職場江湖也異曲同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讓職場衰老期變得越來越短,高薪者若不學習,無須5年就會變成低薪!大學畢業4年后知識便會落伍。更有觀點危言聳聽:在技術、醫藥、經濟管理領域,知識的衰老率每年都在80%左右……職場衰老的話題時刻地被提起,難怪有人戲言,沒有不老的英雄,只有不老的江湖。
為防衰老至,培訓充電忙近日,白領包先生一口氣參加了工商管理、計算機和英語等多門比較熱門的項目培訓。包先生說,這類培訓更多意義上被當作一種“補品”,因為職業知識總處于不斷衰老之中,只有學習充電才是防止職場衰老的最好方法。
一方面關于什么行業最容易衰老的討論到目前還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一方面各行各業都有人在自掏腰包接受“再教育”,這也促成了繼續教育大市場的風起云涌,各類媒介上的培訓廣告更是鋪天蓋地。
職業知識的衰老讓再教育的市場成了香餑餑,以很易“衰老”的IT行業為例,上海的培訓機構就有近千家,有一定規模的也有十幾家。但也有專家質疑這種表面繁花似錦的現象,在某培訓機構任職的張老師認為,確實也有一些機構辦學目的就是賺錢,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無法保證教學質量。所以學員們在希望得到充電的同時,還務必得多長些心眼。
職業危機正加劇,第二技能好防身
“第二技能”指的是“在正職以外的第二套技能”,如今正逐漸被人們所重視,被認為是緩解“人才衰老”的一劑良方。白領小虹認為,利用正職之余發展第二技能,利用兼職機會,增加自己的收入,即使是經濟不景氣或者行業不景氣,也可以因為未雨綢繆而減輕再就業、轉行所帶來的壓力。
掌握“第二技能”甚至“第三技能”,對于個人發展而言無疑好處多多,而從企業角度講,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員工所具備的多種技能和綜合素質,所以很多企業人士也認為,在職人士在工作之余發展第二技能無可厚非,雇主應對此抱開明態度。當然,話說回來,作為員工本人,應首先做好的是本職工作。
職場貼士:對于難解決的電話、任務或電子郵件要盡快處理。拖沓會增加它們的難度。把它們搞定會極大提高輕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