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聚在一起吃飯兼抱怨的時候,要記得有配套措施,也就是幫彼此的抱怨找一個出口。
不久前的一期文章,我們談了職場上、或者是人生上的抱怨,我收到網友的回復,我覺得他講得很有意思,在這里跟大家分享。
*****很多人都愛抱怨,因為抱怨別人比較方便,怪別人比怪自己容易,怪上司,怪同事,不然就是怪風水,怪八字,怪名字(你應該知道,很多人就去改了自己的名字,改成很難發音的那一種)。
我認識好幾個朋友,對他們的印象是停留在憂郁小生型,第一次見面,就向我抱怨他們的處境不好,每次見面都是向我訴苦,可是都沒有聽到他們說他們自己不對,或是他們打算如何做云云。
剛開始的一兩次還會認真聽,會告訴他們我的建議,并會問你打算如何做之類的問題,但得到的是「這樣做沒有用」之類的否定答案,久而久之,發現其實他們要的并不是一個真誠的建議,而是一個不會發言的聽眾。
于是,做為一個朋友我就聽聽就算了,并不會把他們的話當做一回事。我有時候會有罪惡感,為了避免這樣的罪惡感,我和他們也不是那么親近了。
人都有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把不開心的事情說出來,是散發心里的淤血,但是朋友之間老是說同樣的不開心的事情,我覺得無益于事。
很有意思,對不對?
相信每一個在職的office新鳥老鳥們都有一個自己的“辦公室苦情商談室”,在每一個辦公室的茶水間,都是員工們互吐苦水的圣堂,它像一口不會抱怨的井,囤積了許多的秘密卻只是好好的收藏。下班之后的漆黑空間里,除了滿地的蟑螂與煙蒂之外,它只能擁抱著苦情繼續沉默。
這樣的苦情商談室,指得是一個地點,一種氣氛,但是醞釀商談室成型的,還需要恰到好處的人員組合,這些人必須是理念相同、磁場相當,對話的口徑通暢,喜歡或討厭的人相差不遠,這些都是開出苦情花的絕佳肥料,這樣的組合有可能是一種集體的心理治療團體,當職場上的委屈與不滿,藉由吐苦水的方式瞬間稀釋或是逐漸分解,不但可以切割壞情緒,還能獲得伙伴的加油打氣,這肯定是一種很優的EQ進修課程。
如果把許多工作上的摩擦擺在心頭,除非自己可以練就排遣釋懷的本領,否則悶在心里就會越磨越不是滋味,即便臉上沒有任何不悅,心頭還是淌著淚水,想著想著就備覺委屈,長久累積之后,對工作情緒其實是絕對負面的折磨。
找幾個肝膽相照的人一起義憤填膺、搖旗?群埃?比黃渲幸慘?釓淅渚菜伎肌⒉季衷踩詰母呤鄭?廡┤碩寄芄皇氐米∶孛埽?灰?巖徽筮脒兜背汕楸ㄋ拇ι⒉跡?簿褪撬擔?灰?閻俺∩系拇笞彀徒巧????牛?裨蚩嗨??聿懷桑?谷搶匆簧硇瘸簟
一個人在面對委屈時,往往因為情緒的激動而產生思慮上的死角,一味的往悲憤的角落鉆,就沒辦法看清楚困境之外逆勢操作的可能,這時候,找幾個志同趣合的悶友來發飆一番,氣憤似乎可以大幅降溫,而情況看起來就不會那么凄慘、那么糟了。
如果你是餿水的苦主,那么請你相信,適度的發泄壞情緒是健康的,如果可以在發泄之后看清楚問題的癥結,同時努力的恢復快樂,那才是有益身心的。
如果你是幫忙處理餿水的伙伴,那么請你注意,適度的火上加油或許過癮,但是幫忙愁眉不展的同事找到解決問題、或是抒解情緒的方法,才是功德一樁。
同事或是朋友之間,應該可以互相傾吐工作上的冤屈與秘密,免得悶在心頭傷身。或許有人會問,那不是跟抱怨很類似嗎?有何不妥?為何之前鼓吹大家把委屈說出來,現在又叫人不要頻頻抱怨呢?
個中玄妙,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以前有一個公司里的前輩,瘦瘦小小的,算盤打得很快,應對得體,腦袋又清晰,平日我們也會聚在一起數落某某主管,互相交換被欺壓的心得,傾吐結束之后總是覺得通體舒暢,快活得不得了,但是她總有一項本事,抱怨歸抱怨,某某主管交辦的事情她照樣一絲不茍,也不會當著面給對方難堪,她總是說:給他一個面子,這樣的態度,不知不覺也影響了我們這些后輩,每次感覺委屈,就跟自己打氣,當作給他一個面子,長久下來,覺得某某主管的臉越來越大,欠我們的越來越多了,感覺自己的氣度越來越寬了,表面上好象吃了虧,私底下卻得意得很。
抱怨的形式是可行的,但抱怨的本質必須帶著建設性,抱怨的背后要有解決方案,同儕之間的勸說要聽得進去,在職場上,沒辦法樣樣盡如人心盡如人意,討厭的人總是會出現,討厭的事總是會找上你,抱怨可以稍稍舒緩一時的郁悶,但抱怨之后各自鳥獸散,收拾殘局的,還是要靠自己。
也就是說,當大家聚在一起吃飯兼抱怨的時候,要記得有配套措施,也就是幫彼此的抱怨找一個出口,如果你只懂得抱怨、只會把過錯都推到別人身上,認為天底下獨有自己超完美,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許多聚會都躲得遠遠的,許多情報交換都閃過你,因為其它的人再也不想當餿水桶了。
包裹在抱怨身后的另一種思維,你覺得如何呢?
職場貼士: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