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是午間休閑中的大問題。
單位在喬莊,五一路靠近省政府的地方,說起來在市中心,離哪都不遠,可一算起來,離哪也不近。路遠,不能回家吃飯,中午都在辦公室貓著。
男同胞簡單,盒飯,吃完飯后打牌,只苦了我們這幫離家遠、人又懶、嘴又刁的女人,天天吃盒飯不啻苦刑,為了安慰自己的胃,不得不翻盡花樣,由此也可證明,在無限欲望和有限鈔票之間,人的智慧是無窮的。
最開始的時候,大家本著“節約為本,好吃多餐”的原則,從家里帶來零食和菜肴,還興致勃勃地帶來米和鍋。單位那時候有煤氣,一個鍋里蒸菜一個鍋里煮飯,因為都是女人,相互存著攀比廚藝的意思,帶的都是拿手菜,吃起來那個香。吃了一陣覺得不行了,帶菜麻煩,做菜花功夫,最主要是吃不上青菜(青菜炒熟了再一蒸,根本沒法吃),一個月不到,轟轟烈烈煮飯運動偃旗息鼓。
沒多久,大伙在附近挖掘出一個小館子,小館子開在喬莊向西斜插的小巷子里的一棟四層樓的一層,連個招牌都沒有,從館子的地形環境上,有人叫它“兩室一廳”,從老板娘的姓氏上,也有人叫它“楊??病薄P」葑釉諦【用衤ダ錚?皇乙惶?碧?茫?磧幸皇易±習迥錚?郊湫⌒〉?a href='http://.mie168/zhuanti/fangzi.htm' title='fangzi,房子管理' target=_blank>房子加起來不超過25平方米,擠擠滿滿放了六張桌子,采光相當差,大白天開著燈,可生意火得很,一到吃飯時間,擠得水泄不通。生意的原因一是味道好,正宗的家常菜;二是便宜,四個人花上40塊錢,可以來個三菜一湯。周圍單位的人也常在這吃,隨便什么時候去都能碰上一票熟人。
雖然有了根據地,偶爾也打打游擊,從喬莊打車到人民醫院后門吃蒸菜,人民醫院后門足有十幾家蒸菜館,我們一般在第一蒸菜館吃,不知道第一蒸菜館是味道第一還是開業第一。第一蒸菜館名不虛傳,菜是小缽子蒸出來的,葷菜2元素菜1元,味道出奇的好,價又低,四個人叫上一桌子的小菜缽,吃到撐不過20塊,比盒飯還便宜,就是路太遠,來回車費比飯錢還貴。后來喬莊也開了家瀏陽蒸菜館,剛開的時候味道還不錯,越到后來味道越差,分量也成倍數減少,缽子小成酒杯大,漸漸就乏人問津了。
袁家嶺向東,有一家牛排館,牛排的味道一般,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蛋糕,特別是慕絲的,味道相當好。袁家嶺向西,糧貿大廈旁邊,有個牛肉燒烤也不錯。只是我們中國人不管怎么樣還是喜歡湯湯水水大米飯,對西餐吃個新鮮還行,吃多了總覺得傷胃。
袁家嶺有一家清真飯店,新疆館子的前身是家東北面館,熱熱鬧鬧發了一陣傳單,一個月不到倒灶散伙,倒是新疆館子越做越發,從大盆雞一路發展到烤全羊。
吃得口袋里的鈔票叫救命,而救命的工資又遙遙無期的時候,大家便本著節食節鈔票的原則,改到文藝路口的旺角清粥喝稀飯,這家旺角清粥本來開在解放路的南邊,因為修路改到北邊,南北搬了一下,生意倒奇怪地好起來,兩層樓座無虛席,菜單上的白粥也奇怪地消失了,改成皮蛋瘦肉粥和土豆餅之類的小吃。
說到小吃,就不能不提一下泛濫整個長沙的華南小吃,真正的泛濫,那天我從袁家嶺走到松桂園,一千五百米的路,就看見三個,賣的都是百年不變的紅豆沙、綠豆沙、米粉、餛飩、煲仔飯。不難吃,也不好吃,不算很便宜,但也談不上貴,還真不知道這么多家是怎么開起來的。
職場貼士:21世紀,沒必要對一種職業從一而終。要選那些有市場前景,有好的文化,有發展機會的單位,天下所謂成功者從不拘泥于一種標簽式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