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人們發現今年上海的人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動向:精英人才正從外國企業向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流動。
上海專業人員招聘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有企業崗位雖然只占市場總量的12%,卻吸引了21.3%的求職者。
從薪酬的角度看,在國企,工資單上的錢數比較少,但有許多隱性的福利和收入并沒有表現出來,比如房屋津貼、逢年過節發放的獎金、實物等等,此外,國企穩定的工作環境、良好的發展前景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年過三十的鄭先生曾經在國外工作了五年,回國后又在外企工作了五年,今年他卻跳槽到一家國內中型民營企業擔任市場總監。盡管周圍的朋友對此議論紛紛,但鄭先生表示,在
外企的中方人員常常是做一些案頭工作,很難深入到企業運作的中心;而在國內企業,你才有機會做一個決策者。
最新調查顯示,上海有近兩成的外企高級人才愿意流動到民企,滬上某獵頭公司的約三成業務為“獵取”外企精英到民企……這僅僅是申城擇業市場上的一個縮影。在日益紛繁的人才大戰中,民營企業越來越成為最大的贏家。
外企曾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職場:不菲的薪金、高效率的工作、頻繁的交際……而現在許多在外企工作了多年的老員工都有了新的選擇,其中不少人選擇利用在外企學到的管理經驗自己創業。
原為美國某投資公司副總裁的顧女士今年年初辭職后開辦了自己的咨詢公司。顧女士說,早在六七年前回國時,她就動過創業的念頭,但當時的國內市場還不夠完善和規范。“而現在不同了。上海的投資咨詢業日益進入良性競爭的上升期,”顧女士說,她現在的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有一半是從外企過來,“我的選擇已發展為一種趨勢了。”
此間有關專家分析認為,人才的“回歸”,反映了人們對國內經濟形勢的信心。
職場貼士:微笑是無聲的語言,是溝通的和一種好方法,會心而真誠的很笑意,會使同事對你友善,而友善更是贏得大家好評的最好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