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梳妝臺前,小米撫摸著鏡子里那依然年輕姣好的面容,昨天面試的情景又像過電影似的在腦海中閃現——
“米小姐,看過簡歷,我們覺得您似乎正是我們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但我們注意到你的簡歷上沒有年齡,為什么?“
“我昨天過了30歲生日。但是,年齡很重要嗎?”
“……米小姐,您確實很優秀,但我們只能說抱歉?!?
恍惚間,小米覺得鏡中人真的一下子變老了,她慌忙移開視線,垂下腦袋,顯得是那樣的不堪重負,發絲間濃重的漆黑,散發著揮不去的憂郁的味兒。
站在30歲的門檻上,許多女人悲哀地發現,皺紋一天比一天多地無可救藥地爬上來,拼揍的熱情和信心似乎也正一點一點地消退下去,越來越不知道該怎樣安排和設計自己的生活了。很多時候,生活好像并不屬于自己,不能由自己來掌控:
30歲了還沒有結婚,就不得不時常忍受四面八方投射過來的各種懷疑的眼光。左看右看,反正人家就是看你不對勁兒。
30歲了結婚幾年還沒有要孩子,在跳槽或轉換職業時就會碰到很多麻煩—聰明的老板是不情愿付產假工資的。
面對社會構筑的重重壓力,有些女性被磨煉得越來越堅強,她們在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的成長中堅守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里;而有些女性在遭受打擊之后,便會產生一種挫敗心理,開始懷疑自己,喪失信心,進而放棄重塑自我和勾畫生活的機會。
陳鴿在上海的一家美國公司做了6年,從市場銷售到總監,她為公司創造的利潤早已是有目共睹。然而,過了30歲之后,陳鴿卻明顯地有了種焦慮心理:面對迅速翻新的知識和 層層后起之秀的挑戰,她感到自己真的有些力不從心,她覺得無論是在精力約分配和時司的投入上,還是在思維的敏捷性和學習的高效性上,天論是在知識的新穎性和適應性上,還是在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和快速反應方面,她都已經無法再與剛出校門不久的年輕同行相抗衡了。是該一直這么往前走,還是停下來歇能會更強些。這讓她很難正確地看待和接納自己,她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是生活在別人的眼光和社會的標準中。
女人的美麗在于內心的平和,天論你選擇事業訃是選擇家庭,抑或將事業視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又以家庭作為生活的支撐點。無論是哪種選擇,只要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都是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方向明確,心理上也才能獲得真正的輕松。
職場貼士: 至少一天到戶外一次,如果可能的話,散個步。陽光和運動對你的注意力、心情還有記憶存儲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