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30名員工在選擇自愿離職后離開了《金融時報》。本周一公司為他們舉行了歡送派對。每個人都是自愿選擇離開的。此前他們衡量過白天辛苦上班所能帶來的好處,現在離開時已將一筆大額支票收入囊中。他們每個人都認為,選擇帶一大筆錢離開看起來更誘人。
然而,使我感興趣的是留守員工的感受。面對大規模裁員的反應,商學院稱之為“幸存者的負罪感”。但當你的同事自愿離開,這種感受就更加微妙,更令人感到不太自在。
本周,我自己進行了一次感受試驗,并問了一些同事,之后得出了自愿離職后產生的8種幸存者綜合征。我感覺這8種綜合征都十分常見。
1.幸存者嫉妒綜合征。當30名同事趾高氣揚的離開選擇新生活時,你不能不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沒骨氣的懦弱之徒,竟沒能選擇和他們一道離開。
2.幸存者失落綜合征。這是一種普遍的心態:看到那么多人離開,令人傷感和不安。與你一起工作多年的人突然不在了;那個審校我第一篇稿子的人永遠離開了。
3.幸存者“早熟”綜合征。這種心態會出現在離開的人比你更年長、經驗更豐富的情況下。
4.幸存者“生存危機”綜合征。這是最令人感到擔憂的綜合征,其危害程度遠遠大于其他綜合征。在看到這些人道別時,我開始思考發生了什么事情。那么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努力工作,最后帶一筆錢走出公司大門。但除了這筆錢他們還帶走什么?工作那么多年意義何在?他們到底獲得了什么?
5.一種更樂觀的綜合征是“公司不會讓我這樣有價值的人離開”綜合征。這適用于提出辭職申請,但被公司拒絕的人。如果處理不得當,這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的業績極為優異,因此不允許你拿錢走人,你可能會感到你是因為努力工作而遭到懲罰,最終會感到極為難過。
6.與此相關的是幸存者的“你走人,我開心”綜合征。實施員工自愿離職計劃的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確保不滿意自己工作的人能夠離開公司。相對于工作不十分得力的人來說,他們所帶來的麻煩要大得多。不開心的員工會傳播悲觀情緒,因此可以讓這樣的員工立刻走人。你可能會說,一家機構內有人工作勝任,但并不開心,說明該機構管理不當。但這應另當別論。
7.幸存者中存在的“我還要等多長時間才能入主那間辦公室”綜合征。現在有一間很好的辦公室等待眾人爭奪。我知道,至少有兩個人在盯著那間辦公室。
8.最后,幸存者中存在的“我還要寫多少張臨別贈卡”綜合征。我已經很長時間不再為臨別贈卡考慮過什么“名言警句”了,我總是只寫四個字——“祝你好運”。
露西·凱拉韋(Lucy Kellaway)
郭瑞 譯自《金融時報》
職場貼士:作為職場新人,即使你的專業功底再強,但經驗顯然不足,要使自己脫穎而出,離開不同事的幫襯,對前輩采取恭謙之態乃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