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我自己都奇怪。為什么仿佛生下來就明白江湖。
記得剛入傳媒行業去北京參加一個世界足球博覽會,我一片懵懂就排在了一長隊索要球星簽名的北京小孩后面,隊伍最前面那個LOGO我總算認得,是英超某豪門俱樂部,有個胖官員在有條不紊地主持著發放活動,胸前掛個牌牌:CEOXXX。我正尋思人家給不給時間聊點什么時,那胖先生就沖我招手了。
———“小姐你也需要簽名嗎?”
———“不。我是記者。不知道您方不方便回答我一個問題,只需要1分鐘。”
———“哦?”他當時轉了轉他可愛的胖腦袋(真可惜我今天完全忘記他的名字了),“你確定一分鐘真的夠嗎?你需不需要再多一點時間坐下來好好聊聊?”
天哪,這等好事居然發生在我剛吃了某個辦事員的呵斥之后,恕我年輕,竟一時間不能平衡。
還是做足球記者的時候,有天深夜我接到一個喝醉酒朋友的電話,他絮絮地講述剛剛從足協去職的委屈和郁悶,聽得出周圍環境嘈雜,還有許多陪著一起的人,有的來奪話筒,連聲喊:“你喝多了!快別說了!”顯然,他們知道我是記者。他們是江湖的人,清醒的人。話筒兩邊的人,除了這沉溺于酒精、煩惱和訴說的男人,我們每個都無比清醒,也許明天的報紙頭條甚至頭版,都要因為這樣一通牢騷電話而使這個人的仕途發生巨變。
我很奇怪我當時為什么那么毅然決然地摁住了這樣一條爆炸性的新聞,有關酗酒、下課和失言,該有的新聞要素都有了,我也正當建功立業的沖動年代,然而我卻選擇了當沒聽見。因此我被報社批評了,說我也許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記者。
這就是外國朋友與中國朋友的最大不同。外國朋友是看著近其實遠,你真正想問的都問不到;而中國朋友是看著遠走著走著就近(否則他也不會那么信任我),但底線是你不要出賣他的江湖,因為那是你與他共榮共存的江湖。果然,當事人后來專門打電話向我致謝,而我在心底也時常惦念這位心無城府的朋友。比起多幾萬份因為出賣而增加的報紙收益,我更看重江湖的交流,因為錢總是會用完的,而良好的人緣可以令你的機會接近無窮大。
職場貼士:不忘展現魅力:有時候,魅力就是一個淺淺的微笑。微笑是會傳染的,這還能讓別人的悲傷也不那么容易就傳染給你。做一個陽光的人,把你的微笑分享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