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頭苦干不如游手好閑?
很多人都讀過這個有名的勵志寓言:蘇格蘭王子布魯斯帶領軍隊抗擊外國侵略者,一連打了7次都失敗了,他幾乎失去了信心。后來,他看到一只蜘蛛在結網,結了7次都沒成功,但是仍然堅持結了第8次,終于成功了。他被這種精神感動,再一次組織抵抗,終于取得了勝利。
寓言中的另一位“勞動模范”是螞蟻,它們往往代表了勤奮工作、任勞任怨,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日本北海道大學農學研究生院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三個分別由30只螞蟻組成的日本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他們發現,大約80%的螞蟻從事某種工作,例如清理蟻穴垃圾或收集食物,很少停下來休息,但其他工蟻則整日無所事事,幾乎不參加任何工作。人們把它們叫做“懶螞蟻”。
一般情況下,我們要表揚持之以恒、堅忍不拔的蜘蛛精神,批評不勞而獲、游手好閑的懶惰螞蟻??捎腥さ那闆r發生了,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了標記,并且斷絕了螞蟻的食物來源,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則“挺身而出”,帶領眾伙伴向它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
生物學家又把“懶螞蟻”全部抓走放在一起,結果其中80%的“懶螞蟻”變成了勤勞螞蟻,仍然有20%的螞蟻“懶惰”依舊,它們原來所在蟻群中的所有螞蟻都停止了工作,亂作一團,直到把那些“懶螞蟻”放回去后,整個蟻群才恢復繁忙有序的工作。
20:80,這不就是帕累托80/20的效率法則嗎?80%的螞蟻都很勤奮,忙忙碌碌,任勞任怨,但它們離不開20%的“懶螞蟻”?!皯形浵仭笨偰芸吹浇M織的薄弱之處,擁有讓螞蟻群在困難時刻仍然存活的本領,可以避免把全部蟻力投入到搬運食物的勞作中,總是可以保持對新的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可以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勤與懶相輔相成,勤有勤的原則,懶有懶的道理,懶未必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反過來想想那只勤勞的蜘蛛,網為什么會經常破呢?也許,它根本就選錯了地方,比如找了個風口來織網,網自然很容易就破。它為什么不能換一個地方,非得一遍又遍地修網呢?只能說明它沒有能跳出狹窄的視野,找到問題的關鍵。
有句話叫“會者不忙,忙者不會”。凡是像那只忙碌的蜘蛛一樣,在企業里忙得昏頭昏腦的老板,一定是一個不懂管理的老板。如果一個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遠不會發現問題的關鍵,可能會一次次延續錯誤的方法,這樣的企業難以成功。
職場貼士:內心的性別或種族偏見。你或許以為面試官與你志同道合因而大書特書,其實這樣不啻是自掘墳墓,職場里不容許性別和種族歧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