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是一家外企的IT技術開發人員,最近半年他發現自己手中的新活越來越少了,技術敏感使他不得不有所警惕,開始留意“窗外的風景”。這時他發現,自己所在部門某個產品市場銷售業績非常差,連續呈現下滑趨勢,直覺使他意識到,公司很有可能將對部門的相關人員進行調整。
果然,這個部門的員工在當了半年的“閑人”后均被裁員,小張也不例外,但由于事先未雨綢繆,他并沒有很被動,而是有條不紊地“走了幾大步”:第一步,了解自己到底應該做什么工作;第二步,將目標設定在技術管理和項目管理這兩個職位,并對這兩個崗位進行了成長性評估,最后根據自身職業氣質選定了技術管理作為目標崗位;第三步,根據崗位要求迅速找到彌補差距的辦法,如參加快速充電等;第四步,學會充分利用日益積累的人脈網,裁員并不意味著與原公司“老死不相往來”,要多多聯絡朋友,請公司的同事幫忙推薦工作。3個月后,小張就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年薪也比之前提高了25%。
可銳職業顧問卞秉彬認為,員工要想在裁員中占據主動,必須了解外企裁員的“潛規則”。第一,要懂得識別裁員的預警信號,企業在裁員之前,多少也會放出一些“信號彈”,這時候員工要保持靈敏的嗅覺,從一些細微變化中發現一些端倪,以免措手不及。第二,在時間的分布上,外企在一年中前6個月出現人員調整的可能性不大,尤其不會發生在春節期間。外企裁員計劃的公布多發生在下半年,尤以每年的9-10月份為高發時節。第三,在時間的跨度上,為了盡量降低裁員帶來的影響,一般公司從發布信息到裁員結束,最多不超過90天,以免產生大的動蕩。同時,一年之內裁員最多不能超過三次。
卞秉彬總結出企業人員調整的四大風向標:一是公司戰略重組,如公司的兼并,很多職位發生重疊,勢必要進行人員的精簡;二是公司新產品上線;三是公司市場調整,業務方向轉變;四是資本市場發生變化。如果發現公司某個產品市場銷售業績非常差,連續呈現下滑趨勢,那么公司很有可能將對該部門的相關人員進行調整。
職場貼士:與人相處:與人相處要碼頭、態度和氣,即使有一定級別,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與別人說話,如果一味好辯逞 強,只會讓同事們對你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