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魯平受打擊的是半年前的競聘,單位新增設的業務拓展部要公開競聘部門主任,魯平雄心勃勃地參與了競聘,且此前,單位的頭兒也私下對他表示,這個職位多半是定了要留給他的。
有了尚方寶劍,魯平覺得自己勢在必得,甚至提前請了一幫好友吃飯。但令魯平沒有想到的是,競聘最后的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一位工作時間比他長幾年的老同志勝出了,魯平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競聘的失敗讓魯平覺得顏面掃地,很長一段時間不好意思對親近的人提及此事。而偏偏讓他不甘心的是,單位又把他調到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工作。在新部門,魯平表現并不突出,他很坦白地對好朋友說,新部門剛剛開展工作,眾人都在觀望和期待。這個時候,自己的創意貢獻出去,好處會算到頂頭上司身上,自己的才華依舊不能受到重視,所以沒必要那么使勁。
長時間以來,魯平一直相信這樣一個觀點——“有位才能有為”。一個人再有才華,精力再充沛,工作再出色,如果不能得到領導的認可和重用,也很難在職場上有更大發展和前途。因此,職位對他而言似乎特別重要,幾乎成了證明自己價值的惟一標志。
此后,魯平又換過幾次部門,每次都懷著新的期待。確實,魯平的工作能力受到大家的認可,但他總有一些小毛病不受領導賞識。比如自以為是,不擅與人合作、愛耍小聰明等等。因此,雖然人人都覺得他干活不錯,可提升總也輪不到他。
幾年來,只要覺得一個部門“沒戲”,魯平就換一個部門。換來換去,他幾乎成了公司的“萬金油”,做什么都還行,但就是沒有自己的專長。時間長了,自己都覺得太“蹉跎”了,缺乏專業上的積累,更給升職造成了嚴重障礙!
更讓魯平郁悶的是,和他同期來單位的畢業生基本都升為主管了,只有他還在原地打轉。這是最讓人焦慮不安的,人在比較中最容易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于是,魯平漸漸失去了以前的開拓熱情,甚至覺得自己在這個單位待下去,都沒什么發展前途了。但換一個單位,是否就能改變現狀呢?
職場貼士:職業方向:工作3-5年后會逐漸步入“職業塑造”階段,了解組織內情,建立初步的人際關系網,是據“職業性 格特點”對職業方向做調整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