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京,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耀,美歐亞國際商務咨詢公司董事長,兩個人都曾為公務員,最后又都選擇了經商,無論是作為公務員還是企業家,他們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成功。4月9日上午,在中國人民大學,他們以“公務員、‘村官’、企業家”為話題與大學生進行了交流。
堅持學習,命運在“打雜”中改變
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招考公務員,共有近100萬人提交了報名材料,其中50萬多人通過了資格審查,而招考的人數只有10282人,報考與計劃錄用的比例高達48.6:1。對這種“公務員熱”現象,王文京對大學生提出了自己的忠告。
王文京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公務員,責任心和使命感必不可少:對外,公務員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對內,公務員代表著政府的形象,一個有責任心、辦實事的公務員才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
本科學習外語專業的王輝耀畢業后當上了一名普通的公務員,打開水、搞衛生是最初那段日子的主要工作,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王輝耀并未灰心,業余時間始終堅持學習,經常上網了解世界經濟圈里出現的一些新詞匯。畢業半年之后,世界銀行官員來華交流,許多老翻譯人員對新詞匯束手無策,而堅持學習的王輝耀幸運地成為“主翻”,并最終成功完成任務,從此,出國留學、海外工作、“下海”經商,王輝耀命運隨之改變。
王輝耀在講述自己當公務員的經歷時深有體會地說,“打雜”是每個剛剛成為公務員的大學生都無法回避的事情,面對初進政府部門時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熟悉所在部門業務,調整好心態,勤奮完成每件事,才能真正在公務員崗位上干出一番成就。
當“村官”不僅要“身入”而且要“心入”
2006年3月,1萬多名大學生爭奪北京2000個“村官”崗位,錄用比例為6:1,“村官”成了很多大學生畢業后的首選職業。王輝耀認為,大學生選擇“村官”作為職業,對自己的發展很有幫助。目前,我國基層公務員素質并不是很高,大學生“村官”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基層公務員的整體素質。
王文京對想當“村官”的大學生們提出忠告:并非人人都適合當“村官”,只有對農村建設抱有理想,真心想為農村建設貢獻力量的“村官”才有可能和農民打成一片;只有和農民打成一片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村官”。
解決就業難的方式有很多種,當“村官”只是其中的一個選擇。在王文京看來,大學生爭當“村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就業難,而如何解決就業難,王文京認為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國家、企業努力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畢業生們可以嘗試著去一些人才比較缺乏的地區,那里會有更多的成才機會。
公務員、企業家:肩上責任其實都不小
由一位成功的公務員轉變成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王文京對公務員和企業家這兩種角色體會頗深:相對于企業家,公務員更要意識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一個好的企業家,最多能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而一個優秀的公務員,正確制定政策,可以帶動一個國家的發展。”在被問到企業家和公務員哪個社會價值更大,王文京坦言公務員的價值更大一些:“一個企業家犯了錯誤,毀掉的最多也就是一個企業,但一個公務員犯錯誤,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
王文京認為,與上世紀80年代的公務員相比,現在的公務員工作強度更大,素質要求更高,更加需要責任心,每一位有志于成為公務員的大學生,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職場貼士:事業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進程當中尋找到快樂,他們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讓時間聽從自己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