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執行的歐洲某著名集團公司近百名高管赴華的領導力參學項目中,需要招募十幾名實習生以協助工作。小J畢業于南方一所著名的大學,目前在上海某知名高等學府攻讀財務方面的碩士學位。她以出色的成績、實習履歷以及英語技能在近千封簡歷中脫穎而出,在接下來的一系列面試中過關斬將成為該項目實習生之一,并與公司鄭重簽署了相關協議,接受了針對該項目的包括國際商務禮儀在內的多次培訓。
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執行,公司在招募實習生的廣告、面試通知、面試、培訓和協議中都反復強調了一條對實習生的基本條件和要求——為期一周的項目進行期間須確保時間,除疾病等不可抗因素外一律不接受請假。然而小J卻在上班的前一天就向項目負責人提出請假兩個上午,理由是要去參加兩個公司的筆試。在這個時間以這個理由請假,暴露出了小J對企業、對自己的承諾都嚴重缺乏責任意識,請假也不符合協議約定,不能被批準。但小J還是選擇去參加筆試,放棄了該項目的實習。當日,公司人力資源部和小J做了第一次面談,對她作為一個面臨就業壓力的應屆畢業生做出這樣的選擇表示了理解,但也同時希望她尊重自己的承諾和法律的嚴肅性,承擔起相應的違約責任。
然而,小J在這之后沒有如約主動聯系公司,將近一個月后,人力資源部再次聯系她時,小J 竟然拒絕面談,并以諸如“用圓珠筆簽的協議沒有法律效力”等荒唐的理由企圖否認自己有違約的事實。在被我們一一批駁后,才承認她認為我們不可能大費周章地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她的違約責任。這個過程再次暴露了小J在法律意識、溝通意識上的嚴重缺乏和協調能力的不足。應該說,小J幸運地遇到了企顧司——我們既沒有因為繁忙的工作而對此事不了了之,也沒有簡單粗暴地向小J的學校和相關用人單位反映她的錯誤。我們選擇了鍥而不舍地溝通和耐心說服教育。經過多次電話溝通和最后的面談,最終,小J認識到自己在從一個學生向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過程中, 在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溝通意識上的嚴重不足,也從我們公司員工身上學到了職業人應有的基本素養。她心悅誠服地交納了象征性的違約金,作為自己踏入社會后第一堂課的學費。
提升新員工職業化素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每個企業里都有不少像小J這樣的新員工,尤其在80后的畢業生中,小J的比例逐年上升。他們擁有高學歷和多樣的技能,比如外語、IT等,卻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職業人應有的對企業的責任意識以及與他人有效溝通和協調的意識和能力,而這些恰恰是一個職業人士應該具備的職業化素養。正因為缺乏這些職業素養,這些小J們一旦到了工作崗位上,就會暴露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不時地“掉一下鏈子”。
如果不能盡早通過培訓等途徑有效提升小J們的職業素養,尤其是責任意識,他們只能在職場的摸爬滾打、磕磕碰碰中逐步完成自我提升。這種自我提升所需的時間對企業本身就是一種昂貴的成本。
職場貼士:追求完美的人與那些愛拖延的人浪費的時間一樣多。瓦霍維婭公司前董事長托馬斯·R·威廉斯發現,許多在銀行界工作的年輕人不知道什么時候該停止研究方案,什么時候該著手結束工作。那些接受培訓的人倒應該向工程師學習一些東西,工程師們懂得,他們應在某一日期前拿出可能的最佳方案。即使方案不那么完美,但是他們已經在規定的期限內做了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