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人民幣漲勢再次如虹。周四(8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770,上日中間價6.7075,調升305點。8月9日官方收盤價報6.6776,夜盤6.6745元。
離岸人民幣方面,對美元快速走高,升破6.68關口,日內漲超百點。
不僅如此,日前公布的7月中國外H儲備數據,超出市場預期,實現連續6個月的上漲。人民幣預期已經由冷轉暖,企穩代替貶值?
面對這樣的情況,普通人應該再次重倉國內房地產市場、股市嗎?剛需者是否應該馬上下手?先富一族,還有必要穩步考慮海外資產配置嗎?
1
認清人民幣趨勢決定如何投資
杠桿游戲認為有這樣幾個認知層面:
1、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比預期要好。同期,美國經濟和美聯儲表現中規中矩,強勢并沒有繼續,一定程度上說,短期內人民幣壓力不會如此前那么大。
2、年底美元漲息依舊是大概率事件,人民幣外部壓力猶存。不僅如此,我國相關部門,依舊會嚴守預期管理和資本管理機制,維W目標將繼續。
3、上半年,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明顯收窄,月度均值下降至119.1億美元,較2016年上半年水平大幅縮減196.2億美元。說明資本外流趨勢一定程度遏制。不僅如此,7月外H儲備上升200多億美元。連續6個月的上漲。
但這個金額依舊不算大,且貿易順差明顯,說明人民幣還是有些脆弱。
4、過去,人民幣H率與經濟基本面的關系并不一定吻合。但中長期看,與宏觀經濟走勢基本匹配。這也是此前人民幣承壓的關鍵,外界對我國經濟的未來缺乏信心。
所以,普通人是否應該堅決投資國內房地產、A股,實際買的是我國經濟的未來。而先富一族,是否加緊海外資產配置,賭的也是國運。
2
國內還要不要買,買房還是選A股?
伴隨人民幣走勢的不確定性,實際我們貨幣政策短期內絕對不敢大松,更不敢大緊。這些年一直說穩健的貨幣政策,其實多數時候是偏寬松。只有今年,算得上是真正意義的穩健。這和2014年的情況非常類似。
換句話說,但凡2014年,或者之前買房的,只要是在一二線城市,今天回過頭去看,都是資產增值。那么:
1、剛需買房與否,考慮太多沒必要。如此前杠桿游戲所寫,有能力、有資格、有意愿,在京或環京長期發展的朋友,目前的調控、貨幣周期是最好的剛需實現時。上海、深圳、廣州類似。
有的桿友或許會說,我是有資格在京滬買,可怎么買得起?杠桿游戲今天前曾說,我的朋友,最近買了北京400來萬的二手房。壓力也大啊,但各位可以去算一算,其實兩口子、兩個家庭拼拼命,還是有辦法的。
如果這個壓力你沒能力承擔,要么等等,要么可以反思一下,譬如早點考慮撤。
2、退而求其次,老家省會機會可能也越來越多。“人才爭奪戰”這個夏天很激烈,不是嗎?和去年房價洶涌有一比。
人“搶”來了,房子自然需要買。對了,實際上,大部分“搶人”的城市,已經為這些大學生放了口子,歡迎你們現在就買。有經濟發展支撐,有人口吸納基礎,有京滬外溢利好,你懂的。買一個放心,買了房,也多一個可以安心回去發展的理由。
也或許,可以等待聯儲和美國經濟表現,繼續觀察人民幣走勢。這樣的好處是真可能適當撿漏,壞處是又是一場賭博,萬一我們房價穩中略漲?
3、至于股市,毫無疑問,隨著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南北向的逐步落地、A股被納入MSCI指數,等一系列舉措的施行。A股可以吸引到更多海外投資者,利好肯定有的。
4、但二級市場,本來就不該是我們小散的天下。成熟國家的資本市場都是如此,我們這里不健康,小散非要去搏一搏,勝負都得認。至于,天下是誰的,還用說嗎?
股市在我國經濟社會中,很多時候就是“夜壺”。話可能重了一點,也是希望散戶們能時刻警醒自己,非要短線搏擊,見好就該收。
如果你非要玩,又不想虧得一塌糊涂,那么真的應該相信價值投資。只有那些好公司,才能持續創造利潤,為股東創造長期的效益。
這些公司,或許股價無法短時翻云覆雨,博得缽滿。起碼,戰勝大部分人是沒問題的,實現你資金的保值增值是基本可以的。杠桿游戲一直秉持這個觀點。
3
如果有多余的錢,個人海外資產配置大趨勢不改
1、這既是一個大國,國民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具備資產全球更好配置能力和可能,也是一個人出于教育、資產保值增長、移民等考慮的必然選擇。
不久前,相關部門雖然沒有點名,有些話卻一定是說給他們聽的。我國FGW相關人士7月18日回答提問時,明確表示:
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有關部門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防范對外投資風險,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不聽話,一定不會有好果子吃。萬D、安B、復X都是例子。但他們是企業,他們資金量大,真的是不僅沒有為國分憂,還添亂。而個人,雖然也在嚴控,但難道你內心不是越被控制越想叛逆嗎?
跟隨自己的內心,沒錯。
2、房產投資注定是個人海外資產配資的主流。事實也是這樣,不久前杠桿游戲寫過,全美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傳來消息:在截至2017年3月的過去12個月間,我國投資者購買了創紀錄的317億美元美國住宅。
圖1.外國人在美購置住宅國別及購買區域排名 圖表來源|全美經紀人協會(NAR)
重點不僅僅是這個美金數字之巨,而是我們已經連續四年,成為美國住房最大的海外買家。有錢人之所以有錢,因為他們眼光真的不一樣,跟著他們一起玩有好處。
實際上,萬D、安B、復X等,以及我么的潘石屹張欣夫婦、李嘉誠先生,還有張松橋等,賣出國內資產難道毫無道理?
3、不管國內還是國外投資,都要適當加杠桿。此前,杠桿游戲根據全美地產經紀人協會(NAR)的最新數據分析發現,我國投資者購買的美國住宅均價7年來首降。資本管理的趨嚴,或許拉低我國投資者單套購買價格。越是如此,不正是應該通過杠桿實現海外房產配資嗎?
其實投資海外,本身就是一場杠桿游戲。
全美經紀人協會的調研顯示:今年26%的中國買家申請了美國本地銀行的按揭貸款。去年這個比例僅為20%。還有4%為在中國按揭。
而全款購買或按揭之后,用于出租的我國買家越來越多。然后,39%的我國買家把自住作為主要用途。另外,還有39%的我國投資者則希望從他們購買的美國住宅獲得回報。
最后總結一句。考慮到過去一年,美元比多數貨幣強勢。雖然美聯儲已經開始加息,但美國最新的按揭貸款利率一直徘徊在4%以下。投資美國,按揭等方式實際是明智的。
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具體的選擇細節,很重要。
來源: 杠桿游戲
作者:張銀銀
ID:ZhangYinyin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