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龐氏騙局”歷來已久,作為世界上最廣泛、影響最大的金融騙局,無數人因為它傾家蕩產、損失巨大,甚至是自殺輕生,“龐氏騙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自己,包括我們的父母、朋友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或者接觸到這樣的金融詐騙案例,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徹底的了解它。
如果你是金融精英,或者深諳金融之道,具備非常深厚的金融學知識,以為這樣你就不會上當受騙了嗎?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龐氏騙局”利用的不是高深莫測的金融學、經濟學知識,而是利用了人們的“貪欲”??纯催@一大串曾深受“龐氏騙局”之害的機構和個人吧:西班牙金融業巨頭桑坦德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歐洲銀行巨頭匯豐銀行、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等等。
1919年,意大利人查爾斯·龐齊在美國波士頓發明了革命性的賺錢方法。他宣稱,通過在歐洲購買一種郵政票據,再賣到美國,可以賺大錢。于是,他在不到一年內吸引了4萬多名投資者,收到約1500萬美元,相當于今天1.7億美元的巨額投資。當被利益沖昏頭腦的人們清醒后,龐齊已把騙到手的錢揮霍殆盡,這就是著名的“龐氏騙局”。 而龐氏騙局,也被稱作“現代金融騙局”的始祖。
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紀的意大利裔投機商,1903年移民到美國,1919年他開始策劃一個陰謀,騙子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對投資者承諾,投資者們將會在三個月之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之后,龐茲又把后來的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回報支付給最初投資的人,這樣一來就會誘使更多的人上當。因為看到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茲成功地在七個月之內吸收了大約三萬名投資者,就是這樣的一個陰謀卻持續了有一年之久,才使在高額回報面前失去理智的人們清醒,后來人們把這一騙局稱之為“龐氏騙局”。
從“龐氏騙局”被發明之初一直到現在,這種金融詐騙手法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欺詐手段歷久彌新,卻屢試不爽,我們普通人置身事外一看就知道那是個金融騙局,可是陷進去的許多人,任憑你如何勸說,就是不肯相信。歸根結底是利用了人們的“貪欲”!因為有無數案例預示著他們當時所面對的所謂的金融投資就是“龐氏騙局”,但因為“貪欲”,人們學會了自我蒙蔽與自我安慰。
揭秘龐氏騙局破滅之謎1903年11月15日是個星期日。秋日里的毛毛雨裹挾在冷空氣中從海上吹來。查爾斯·龐齊,這個傳奇人物就是在這一天登上了美洲大陸,懷揣2.5美元的他開始了波士頓之旅。
他在自傳中形容自己,雖然個子矮小,但作為移民大潮中的一員,他看上去衣冠楚楚,身穿歐洲最流行的高檔衣服,絕不是一個體力勞動者,而更像一個百萬富翁,或者年輕的富二代,正在度假的悠閑紳士。事實上,龐齊確實成長于一個富裕的意大利家庭,會說幾種語言,他無心從事體力勞動,在羅馬上大學期間,在賭桌上輸光了所有的錢之后,他從遙遠的意大利漂洋過海來到美國這個陌生的新大陸,出發時帶在身上的200美元已經消耗在船上的牌桌和酒吧里了,現在他的口袋里只剩下兩塊五。而他此行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賺錢。
在他的父輩們從電影.jinyouyuan.net中獲得的想象中,美國遍地是黃金,你只需要彎腰去撿,但是龐齊如同每一個身無長物的新移民一樣,饑餓,沒錢。為了糊口,他做過龐氏騙局生命周期雜貨店員工,縫紉機修理工,推銷保險,在飯店幫廚……
他曾在一家餐館洗碗端盤子,卻因為偷竊和私吞找零而被開除。1907年,龐齊來到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成為銀行雇員,但他在那里中飽私囊,因偽造支票而吃上官司,被判三年監禁。據他自己說,他是被一個同事算計了,因為他們同時愛上了老板的女兒而遭到對方陷害。
1910年,28歲的龐齊出獄了,隨后他和幾個沒有證件的意大利移民從加拿大搭上去美國的火車,但是在越境的時候被警察抓獲,同鄉們一齊指證龐齊是帶領他們偷渡的“蛇頭”,龐齊因此再次入獄,被押往亞特蘭大,被判監禁兩年。不過這次,他卻因禍得福,在那里他碰上了美國的股票投機商莫爾斯,學到了不少金融投機的知識。
那么,龐齊會怎么利用這些金融投機知識呢?
1917年,在北美混跡了13年仍一無所獲的龐齊回到了他當初踏上美國的港口——波士頓。他隱瞞身份,在一家進出口公司當職員,重新開始生活。在這里,他結識了女友羅絲·瑪利亞·奈科,并很快成婚。不過,婚姻并沒有讓他收斂幻想不勞而獲的本性,他從一種小小的票據中發現了商機。
在做進出口貿易的時候,龐齊偶然接觸到了回信券。1906年,美國和其他62個國家聚集在羅馬商討一個能在國際間暢通無阻地傳遞郵件的途徑。他們想到的辦法是發行一種標準票據,各參與國均能用其購買郵票。這是一種可在國際間流通的郵政票據:寄信人為了免去回信人的經濟負擔,通常會在信中夾帶一張回信券,相當于代金券,人們可以用它在當地郵局兌換郵票。龐齊認為這個票據的名字不錯——國際回信券,就是賣起來也顯得鄭重其事。在“一戰”之前,以回信券換郵票這種方式既公平又方便。戰后的歐洲經濟十分低迷,美國則一度呈上升趨勢。由于貨幣的貶值,1美元在意大利能買到3倍于在美國所能購買的回信券。
和戰后許多其他還來不及處理的事情一樣,沒有人去重新校準這些回信券。理論上,如果在歐洲用美元兌換當地貨幣購買回信券,再拿到美國來換郵票賣,肯定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但實際上,因為其價格低廉,所以在購買和兌換環節上存在名目繁多的常項支出,根本賺不到錢。最關鍵的是,龐齊的計劃有一個致命的漏洞:盡管他能把回信券兌換成郵票,但是他還沒找到一個可行的辦法把郵票或是回信券換成錢。但他決定暫時不考慮這個問題。對任何事情他總是擅長空想而非設計細節。
那么,一個根本禁不住推敲的美麗謊言為何能成功騙取幾萬人的投資?
利用這個理論上存在的事實,龐齊帶著職業騙子的自信,開始向身邊的每一個人游說:只需要45天,就可以賺到投資額的50%;而3個月,能讓你的投資翻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可靠,龐齊打算成立一家證券交易公司。1919年12月中旬,龐齊支付了州政府規定的50美分注冊了自己的新公司。就在當天,證券交易公司在波士頓市區學院街邊上的一個老房子里開張了。實際上公司里所有的家具和資金都是他從一個叫丹尼爾的人那里借來的。
公司營業之初進展緩慢。第一個月,龐齊只說服了18個人投資給他,投資總額僅為1770美元。他是這樣向投資者許諾的,他要把他們的錢投資到國際回信券上,90天內將歸還本金和50%的利潤,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歸還期則縮短為45天。雖然龐齊根本不知道如何把回信券換成現金,但是他堅信自己能做到并將這份自信公之于眾。他把話傳了出去,首先是在意大利裔美國人中,然后慢慢地向其他地方蔓延。
1920年3月,龐齊吸引了110個投資者的2.5萬美元。4月,當最初的投資者果然在期滿時領到了當初承諾的50%收益時,消息傳得如流感一樣迅速,當月就又有471個客戶投資了14萬美元。殊不知,第一批投資者的收益,都是龐齊東拼西湊貼錢給他們的。此后,盡管有幾個先前的投資人拿到錢后退出了,但其他一部分人都決定再賭一把。到了5月,1500多名投資者共計投入了44萬美元。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現金。此后一批又一批的投資者慕名而來,龐齊的辦公室門前擠滿了人……
由于整個“投資”的過程中根本沒有一張回信券出現,所以先期投資的人獲得的所謂“收益”都來自于后期投資者的投資。而龐齊的公司也就靠著這樣一種“老鼠會”的形式逐步擴大。所謂“老鼠會”,是“金字塔銷售計劃”的俗稱,也就是變質的“多層次傳銷”。
伴隨金錢而來的,常常是名譽和地位。那么,在普通人眼中,此時的龐齊已經成為了怎樣的一個人呢?
1920年夏天,龐齊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主要工作就是數鈔票。6月,總計有7800人投資給他的證券交易公司。7月,共計2萬名投資者注入了650萬美元。日后龐齊回憶這一經歷時說:“希望和貪婪,從人們的表情中都能看得見,從成千上萬緊攥在手里伸過來的一沓沓鈔票中也能猜得出。”“瘋狂,對金錢的瘋狂,這是最極度的瘋狂。”
就這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龐奇收到了來自4萬多名波士頓市民,一共約1500萬美元的投資,其中大部分是懷抱發財夢的窮人。而當時的1500萬美元,相當于今天的1.7億美元。從此,龐奇名聲大震,仿佛成為一個能點石成金的人,他被譽為“商業巨鱷”。龐奇發了大財,他住的別墅有20多個房間,他購置了100多套昂貴西服,并搭配各種款式和顏色的皮鞋,他還擁有數十根鑲金拐杖,就連他的煙斗都鑲嵌著鉆石,他還給妻子添置了無數華麗昂貴的珠寶首飾。
就在人們紛紛把錢投給他的證券公司時,龐齊卻把眼光投向了別處。他開始往波士頓的漢諾威信托銀行拼命存錢,目標只有一個,給銀行帶來壓力,迫使其自動轉讓。終于,龐齊成了這家銀行存款最多的客戶,這時只要他把所有存款提出來,銀行就可能會倒閉。不久以后,他的目標達到了,龐齊投資300萬美元,成為這家銀行的掌控者。
于是,龐齊從一個騙子、蛇頭、罪犯,華麗轉身為知名的投資商人、成功的銀行家,成了有頭有臉的人物,并雇傭公關威廉·麥克馬斯特來幫他樹立正面形象。他有了大批的崇拜者,甚至有人在公開場合向他高呼:“你是最了不起的意大利人!”龐齊回應,“不,哥倫布和馬可尼才是。他們一個發現了美洲大陸,一個發明了無線電?!钡莻€人接著說到,“但是,你發明了錢!”
那么,龐齊設計的這場驚天騙局,究竟是如何被戳穿的呢?
就在龐齊一帆風順之時,卻有一場出乎意外的官司找上門來了。丹尼爾,那個最初借給龐齊錢的人,也購買了龐齊公司150萬美元的回信券,但卻從沒兌現過利息,本金更是不見賠付。而《波士頓郵報》很早就發覺其中有詐,州銀行審查員約瑟夫·艾倫在該報上質疑龐齊的金融產品有極大風險。《波士頓全球報》更是直白的指出:“從來沒有這種不勞而獲的事情”。通過媒體的報道,人們開始對龐齊產生了懷疑。波士頓政府方面也開始介入,龐齊大方的交出賬本并鎮定地承諾,在接受審查期間他將停止接收投資,但會繼續兌付到期的利息。
然而,各種調查始終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其一,龐齊關于他如何獲利的解釋聽起來很可信;其二,他沒有違反國家的《高利貸法》。他甚至還是那些索取高利息回報的客戶們的受害者,是客戶要求在90天獲取50%的利息。
而此時,龐齊開始了另一場陰謀,他向銀行股東提出一項購買方案——花費1000萬美元向政府購買一艘退役商船。龐齊打算把他所得的投資“轉移”到這項新業務中,讓投資者將他們的利潤兌換成這項業務的股份,以達到洗錢的目的。只要此舉成功,龐齊的非法經營就會被隱瞞并合法化了。但股東心知肚明,這樣做是要把損失轉嫁到銀行,他們當即否決。
在這期間,更多的負面新聞登上報紙頭條,美國財經新聞之父、著名金融分析家查倫斯·巴倫在《波士頓郵報》撰寫的調查文章中稱:盡管龐齊為投資者兌換了豐厚的回報,但其本人并沒有投資購買回信券,如果這真是賺錢的生意,他為什么還會去“買”銀行?按照所接受的投資額,龐齊需要購入1600萬張回信券,但市場上實際流通的回信券總數僅僅有2.7萬張?;匦湃皇且粋€噱頭,旁氏“投資”的本質根本就是個騙局。
此時,龐齊的公關麥克馬斯特給了他致命一擊,他向媒體爆料稱:“即便是不支付利息,龐齊的資金缺口也已達到200萬美元?!彼€說到,龐齊本人承認過去兩個月與歐洲沒有任何貿易往來。
7月末,基于各方面的巨大壓力,龐齊把他的業務提交公開審計,并停止接納投資。這對龐齊來說也算是個解脫,因為吸納的投資越大,他給自己挖的坑就越深。他早已不寄希望于用回信券換錢了。聽到消息的投資者們開始圍攻他的辦公室,想收回投資,龐齊一口氣吹起來的巨大的金融泡沫正在迅速破滅。
《波士頓郵報》在1920年8月份繼續跟進,在頭版報道了龐齊曾因偽造支票入獄,以及他在加拿大的種種舊聞,這更加劇了人們的恐慌。人們向龐齊追討投資,最后導致不少波士頓的銀行也被牽扯了進來,幾乎波及整個波士頓的銀行體系,因為龐齊在幾家銀行里幾乎都有大量的投資。
在龐齊的光環逐漸消失之時,波士頓政府方面也同時宣告龐齊破產,根據估算其赤字已超過500萬美元。漢諾威信托銀行和龐齊投資的其它5家銀行隨之倒閉。1920年11月,龐齊收到兩份起訴書,共面臨86項指控,最后他與檢方達成協議,承認了其中一份起訴書中的罪名,被判5年監禁。
3年半后,龐奇被釋放,但馬塞諸塞州緊追不舍,繼續以剩余罪名起訴他;而政府方面意外得知,龐奇竟然還不是美國公民——于是他被列為“不受歡迎的外國人”,并多次被驅逐。但他們卻一直沒有抓住龐齊的新把柄,這也讓龐齊重獲自由并繼續行騙。1926年,他東窗事發,離境前最后一刻被捕,又被關押7年后終被逐出美國。
“我是來找麻煩的,我的確也成功了。”離境前龐齊對記者說道。據說騙局被揭穿之后,龐齊仍然衣冠楚楚。即便他被定罪之后,那些被他欺騙的波士頓人民仍然對著他歡呼。連《紐約時報》都承認“他的確有些過人之處,像是有那么點騎士風度”。
而《時代周報》對此的評價則是:“那些被他欺騙的人不值得同情……受害者們所表現出來的只是貪婪,是對無本萬利的迫切渴望。”
下一篇:失業下崗工人如何理財度過艱難待業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銀行理財產品利率是多少怎么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