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招聘使求職變得高效,同時也讓失望更加渺茫。在眾多的電子簡歷中,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受到人事經理的青睞呢?《新聞晨報·人才周刊》攜手智聯招聘網共辦“簡歷門診”互動欄目,就簡歷撰寫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由職業顧問診斷點評。
讀者可登錄智聯招聘網bbs“簡歷門診”專區,
投遞簡歷至cbrc@xwcb.sina.net和star.wang@zhaopin.cn。
注:被選取刊登的典型簡歷將獲得智聯招聘網職業顧問專業診斷,并獲得精美禮品一份。在簡歷診斷中將隱去應聘者必要信息。
智聯職業顧問診斷:
這份應聘文秘工作的簡歷存在以下三處不足:
◆未將最重要的信息記錄在簡歷首頁的頂部———她到底應聘什么職位。雖然她會有針對的投遞簡歷,但聘用者首先會將搜索條件定位在對他們最為有用的范圍之內。
◆工作經歷放得太后,不夠突出。在招聘有工作經驗者時,用人單位通常對應聘者的工作經歷,尤其是最近的一份工作感興趣,因此,在電子簡歷中,工作經歷可放在教育經歷之前,而且不同時間段的工作經歷最好按倒敘的時間順序排列。
◆工作經歷的描述中,未點出關鍵性信息。即在該工作中你勝任什么角色,完成了哪些任務,強項是什么,技能是什么,這些才是雇主真正看重的實質性信息。
在寫一份電子簡歷時,要時刻牢記以下幾點:◇電子簡歷要盡可能地簡短,要從雇主的角度去想,什么是他需要知道的信息。
◇讓簡歷信息集中于你希望應聘的領域或行業。
◇要使用強勢語言而非弱勢語言。強勢語言包括:計劃、選擇、監督、設計、預算、編輯、建立、領導;弱勢語言包括:參與了、協助了、在……領導下工作、被賦予了……責任等。
◇并非任何情況都需要在電子簡歷中描述,比如:在沒有明確被要求的前提下,沒有必要將你的身高、體重、健康狀況等寫進電子簡歷。如果與工作沒有直接關系的話,也勿需將政治或職業上的關系寫進去。如果你在電子簡歷中寫上了一部分嗜好或其他一些業余活動,建議你仔細考慮這些活動與工作的相關性,多樣的愛好會讓雇主認為,你的工作精力被分散很多。
我是即將畢業的2005屆應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是我目前最大的苦惱。我在報紙上看到,外地有大學生為了獲得一個機會,向用人單位提出在一段時間內不要工資白打工,就是人們常提到的那種“零工資”打工。我想問,這種方法可行嗎?
這種方式看上去好像有點道理,而且也行得通:對于大學生來說,既然企業不信任自己的能力,那我就試工給你看,而且不要你的工錢,你不損失什么,總可以了吧。如果你滿意,我就留下,即使不滿意,我也獲得了寶貴的工作經驗,雙方都不吃虧。
但是事實上,這種想法只不過是大學生的一廂情愿。因為當記者把這一問題拋給幾位hr時,他們的反映完全一致:“我們不會要。”
理由是:這很可能帶來勞動人事糾紛。按照相關法規定,勞動者有勞動的權利,以及依法獲取勞動報酬的權利。也就是說,用人單位使用勞動者勞動,必須依法支付勞動者工資,最少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因此,如果用人單位接受大學生“零工資”就業,那他就違法了。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和大學生之間只是事實用工,而沒有合法的勞動合同關系,也就是說,大學生不是用人單位的正式員工,隨意性很大,而企業的工作具有相對的持續性,因此企業不可能放心把工作交給一個隨時可能走人的非正式員工來做。
權衡利弊之下,一般負責任的企業是不會采用“零工資”就業這一用人方式的。
幾位hr也提醒大學生,退一步說,如果你真的遇到一個接受這種方式的企業,那倒要多留一個心眼。你想,一個希望無償占有他人勞動,不依法償付勞動報酬的企業會是一個重視人才的企業嗎?你在這樣的企業里干又能得到什么呢?
職場貼士:要善于發現變化,并適應變化,不管周圍環境及你人生某一階段出現何樣的變化 ,你都應該善于發現其中的各種機遇,并駕馭這些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