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一家企業將一沓寫滿員工出生年月日時的人事資料送到一位命理學研究者的手上,要他詳細算一算哪些人適合留用,哪些人需要調崗(《北京青年報》10月31日)。
這種“看八字”選人才的作法,頗像時下很是流行的“職業測評”,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職業測評最早開始于我國兩千多年前的考試,而盛行于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軍事管理。近年來,職業測評由于將心理測評與個人職業發展緊密結合,更是形成了自己的學科體系,其測評結果更加客觀全面。聯想、網通、微軟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都已把職業測評作為員工招聘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說,作為一門技術,職業測評已相當成熟,有嚴謹的規范和步驟,有檢驗和控制測定誤差的方式,經受了實踐的考驗。
而“算八字”,從根本上講,就是運用生辰八字、姓氏、性別,運用各種理論,如姓名學、五格剖象學、卦象學、數理、易理等等,再結合音形義等因素,推算出人的性格和運勢,這種方法主要來源于《易經》等中國文化。《易經》在中國歷史上流傳幾千年了,它可不可信,有沒有科學道理,目前尚無定論。但是至少利用《易經》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因此,大多數人是打著深奧學說的招牌來騙人錢財的。
既然“算八字”選人才很大程度上有憑主觀臆想和推測的成份,我們企業領導人何以還要順其道而行之?能免去部分的培訓費和繁瑣的考察工作,是其存在的重要原因。筆者覺得這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封建產物。我們都知道,正確的決策從來都是實事求是的,既講求實效,又符合科學理性精神。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實施稍有不當或遲延,就可能釀成續發性危機。商場如戰場,如果說在從事一些力所難及的事情時我們需要借助外界強大的力量和信念,那也絕不是耶穌、上帝、觀世音這些虛無的神靈,不是占卜的書本和學說,而應該是靠優秀的團隊領導,有效的溝通和明確的職責分工,以及積極向上的氣氛和高度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在管不好內部員工,又做不好外部市場的背景下,放棄現有的管理科學而傾心于算八字選人才,我們就有疑問:是精神越來越空虛需要神靈寄托,還是在為自己的不順利、不稱職找借口?
讓命理學者決定員工上崗或調崗,其實是個荒唐可笑的主意,它是現代人在極度神靈崇拜的心理下,急于尋求自救時玩的“生肖與命運”、“星座與人生”的游戲。它反映出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動力在逐漸消退后,領導人所呈現出的權力意志的迷信,這與不久前普華永道(pwc)的集體怠工有著同樣的消極意義。
職場貼士:老板打了員工一巴掌,看各國員工的不同反應, 日本員工:頭一點:“嗨!” 。美國員工:立刻叫來了自已的律師。 英國員工:微笑地報警 。俄羅斯員工:反手就給老板一巴掌 。法國員工:想辦法搞到老板妻子和情人。意大利員工:叫黑手黨。中國員工:立刻編織一條微博——泄憤!換了你是員工,會咋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