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進門后,他跟大師的徒弟說話態度十分傲慢。老禪師卻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還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么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里倒?"
大師就自語地說:"是啊,既然已滿了,我干嘛還倒呢?"
禪師的本意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干嘛還要到我這里求教?
這就是"空杯心態"的起源,在我們的工作中,類似的例子卻每天都有發生。每個人都想不斷的充實自己,但由于沒有保持好的心態,卻一事無成。
以下是本人參加培訓時的幾點體會,請各位共享:1.保持空杯心態:參加培訓者要把自己當作一無所知的人,才能學到東西。無法保持空杯心態的人,對培訓總是有種成見,進而轉變為溝通困難,最后導致聽不進和聽不見。
2.突破舒適圈:培訓時不要和自己熟悉的人或同類人或自己認為可信賴的人坐在一起,也不要坐在自己認為舒適的地方。在舒適圈里的人是一種習慣,自己會感覺安全,但會扼殺機會,影響培訓效果。
3.記筆記:不要把自己當成記憶力超群的人。
4.關閉或調整手機,不在會議場所接電話: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職場貼士:作為一名員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勞”,而是“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