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記者這個職業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在信息傳遞不順便時,生活中總會有著各種信息靈通的人士,他們可能就是記者的前身。后來,西學東漸,中國開始出現職業記者群體。
記者的存在依賴于一種固有的信息傳播方式,這種信息傳播方式就是社會中存在一定的“信息源”——也即所謂的傳統媒體。
在這種信息傳遞方式中,社會發生了某種新的現象,由記者采集這個信息,然后通過“信息源”將信息傳遞出去。在這個信息傳遞過程中,絕大多數的社會民眾被排斥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之中,他們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
這種單向的信息傳遞方式,是大多數社會行為賴以生存的基礎。也許種講法太也許抽象了,下面就以具體的社會現象闡釋。
仍然以廣告為例吧,當前傳統廣告的作業模式大多依賴這種信息傳遞方式。這就是大家經常可見的,在央視或各級衛視地視上播放的廣告。廣告主委托廣告代理商制作廣告,然后就將這些廣告拿到“信息源”去強行灌輸給大眾。
你看,廣告就是這樣簡單毫無技術含量的干活,所謂的技術含量總讓我想起古時的刀筆吏。
第二個例子是咨詢,咨詢干的也是信息采集的活,先將信息采集起來,進行一些所謂的加工,然后得出些模棱兩可的判斷,然后拿去-全球品牌網-賣給需要這些信息的群體。
第三個例子是社會管理者,社會管理者為了管理社會的需要有時會對信息進行過濾,在“信息源”上傳遞出去的信息都是經過過濾的。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枚舉。
這種例子存在于是我們現今社會的各種商業模式或管理模式中,它們有著一個共同點——以目前這種信息傳遞模式為基礎。
而今,當網絡的質與量在日漸提升的基礎上,隨時隨地的視頻、聲頻傳遞都已經成為可能。一旦這種網絡技術普及到最基層的生活,或人們漸漸習慣這種信息生活方式,以及與之相關的衍生的生活方式出現,信息傳遞的方式就漸漸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傳統的“信息源”開始瓦解,社會變成一張信息的大網,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源。于是,傳統的信息傳遞模式徹底顛覆,生存在這種信息傳遞模式上的一切社會行為模式都將發生變革。
這也就是我“營銷變革——我是一只小螞蟻”中提到廣告人可能消失的緣故,當然,可能消失的職業遠遠不止廣告人,于是有了這篇的第二個猜想,當然,接下來將有一系列的“消失的職業”猜想。
職場貼士:沒有十全十美的職場,只有現階段能夠接受的崗位。權衡利弊,準備好作出適當妥協的心理空間,愉快地與它相融。
下一篇:辦公室里情緒感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人必看:20高招打動老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