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應屆畢業生盼望跨國公司發offer的心情卻一天比一天熱切起來。跨國公司的光環效應,使得想要跨進門檻的人永遠比最終能踏進的多出N倍。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幾多幸運,便有幾多失落。正因為如此,“如何進入跨國公司”這個話題,在職場中長盛不衰。在發offer的日子里,記者采訪了多位現已順利拿到offer的幸運兒,將他們應聘跨國公司的經歷、體會和感言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Intel:技術能力高于一切
入圍Intel(英特爾)、GE(通用電氣)、BCG(波士頓咨詢)、寶潔、PWC(普華永道)、高盛等跨國公司的面試名單,并在高手林立的面試“戰場”中突出重圍,成功拿到幾個Offer……Godix就是這樣積累了不少與跨國公司“過招”的經歷。這位上海某著名高校通信專業的應屆碩士畢業生,談起去Intel和BCG面試的經歷,不禁滔滔不絕。
跨國公司的面試通常不會“一勞永逸”,都是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Intel自然也不例外。應聘軟件工程師一職,Godix共參加了4輪面試,其中前3輪是技術面試,由技術部門主持,最后一輪才是HR的面試。這樣的安排意圖很明顯:對這個職位來說,技術能力———也就是“硬”技能———的重要性要超過情商等“軟”技能,只有技術能力十分優秀的人,才能通過技術部門的嚴格篩選,有資格走進HR的面試間。技術面試涉及的內容面很廣,軟件、硬件、編程、網絡系統等各方面的問題都會問到,還有一些智力題。每場面試的時間為半小時左右。
印象最為深刻的一輪面試花了整整一天,共接受了8位技術部門面試官的“車輪戰”,直到累得說不出話來。最后的HR面試,主要考察的是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情商等內在素質。
應聘心得
“車輪戰”式的技術面試是對智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這種面試很辛苦,需要高速掃描腦子里存儲的技術知識,并立即整合出精確、流利的回答。如果技術知識的準備沒做好,一定逃不過眾多技術工程師的“火眼金睛”。好在Intel的面試官都很nice。這里告訴你一個小竅門,在Intel軟件研發中心這種技術研究氣氛濃厚的環境下,技術工程師們更愿意和能夠安下心來搞研發的人一起工作。面試時應盡力傳遞出這一信息,相對休閑、干凈、整潔的著裝更能博得面試官的認同。
BCG:猜謎的過程更重要
■應聘職位:助理咨詢顧問
■面試特點:經典案例面試
如果說,Intel公司理想的軟件工程師是硬朗、實在,帶點學術氣息的,那么BCG需要的助理咨詢顧問就是成熟、理性、有商業頭腦的人。他至少要具備三項素質:極強的分析能力、出色的商業敏感性及良好的職業氣質。
在眾多的大型咨詢公司中,BCG的案例面試頗具代表性。面試共分3輪,全部用英文進行。第一輪稱為Pretalk,一般為5~10分鐘左右,面試官會跟你隨便聊聊,包括自我介紹等,目的是考察應聘者的英文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給人的整體印象;第二、三輪均為案例面試,每一輪的時間為45分鐘左右,分別會有一位面試官提出一個商業案例,要求應聘者加以分析,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應聘心得
案例面試是咨詢公司在招聘時經常采用的形式。假如把分析案例、得出結論的過程比作猜謎語,那么尋找謎底的方法、思路遠比謎底本身更重要。面試官提出一個案例之后,你首先要做的是有秩序、有邏輯地向對方提問,通過提問獲取更多信息,再進行一步步的邏輯推理,使自己逐漸接近“謎底”。提問的原則可以歸結為“自頂向下”,即先了解最重要、最全局的信息,然后將粗線條的信息不斷深入、細化。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充分運用邏輯推理能力外,尤其要不斷與面試官溝通,并注意察言觀色。有時候,從面試官的反應、表情變化中也能揣摩出自己的分析是否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案例面試的壓力比較大,建議之前多做幾次模擬面試,熟悉面試流程。假如未能在規定的時間里得出結論,也不必過于緊張,關鍵要在分析的過程中注重邏輯性,切忌思維混亂。
還有一點需要引起注意:參加BCG的每一輪面試前,你都會拿到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這一輪面試官的個人信息。這些內容一定要仔細看,倘若在面試中能不失時機地提到面試官的一些值得驕傲的經歷,說不定能為給自己加分不少哦!
個人“面經”
跨國公司在招聘方面各有特色,應聘時應根據對方的安排隨機應變。經歷了多家跨國公司的面試之后,Godix總結出了一些頗有價值的“面經”。
*換位思考,假如你是面試官……
我在某跨國公司實習的時候,曾有幸做過面試官。這次經歷讓我發現,面試官對很多問題的看法與應聘者截然不同。應聘前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面試官,想要招聘什么樣的人?此人需要具備什么技能、哪些素質?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考察?想清楚這些,準備面試、回答問題就會更有針對性。面試就像打太極拳一樣,要學會“見招拆招”。
*面面俱到,不如重點展現某個側面
有關面試的理論主要分為兩派:一是技巧派,主張在面試中用各種技巧來包裝自己;另一種是本色派,主張“beyourself”,展示真我的一面。其實這兩種主張都有局限性。我認為,面試要展示真我,但也要投對方所好,就是根據公司和職位的需要,集中展示面試官最為關注的某方面能力,并把這些能力加以放大。應聘BCG時,我在簡歷中盡量淡化自己的技術背景,而著力渲染在某著名咨詢公司實習以及參加商業競賽的經歷。面試時,我又突出展現了自己的商業知識水平和邏輯推理能力。面面俱到,不如重點展現某個側面,這樣更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
*臨時抱佛腳,不如厚積薄發
在求職過程中,各類實習經歷為我增色不少,尤其是GE、西門子等知名企業的實習經歷,更是讓我受益匪淺。這也是我在應聘中顯得比較職業化的原因之一吧。與其臨時抱佛腳琢磨求職技巧,不如早早開始勤練內功。
職場貼士:許多人總是容易怨嘆,自己擁有千里馬的資質,但卻懷才不遇、苦無伯樂來發掘,其實每個人的潛能都有待自己發掘,尋找真正的興趣與長處。曾經有位選手贏得世界冠軍,他最感謝的不是訓練他的教練,而是自己的栽培,因為最初沒人看好他的未來。或許有人會覺得他過于自傲,但他的故事卻說明了“沒有伯樂,他同樣證明自己是匹千里馬”。
下一篇:假招聘:我們根本不需要很多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學畢業生“最佳求職方法”評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