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專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向用人單位報名應聘后,接下來就是做面試準備,等待用人單位面試。對面試準備,不少人往往只注重溫習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用人單位可能提出的“你為什么要應聘本公司 ”“你對本公司有什么要求 ”等共性的問題,而忽略了自己所應聘職位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等。這恰恰是應聘能否成功的關鍵,不少人就因為在應聘職位的針對性上出現疏忽和失誤,而留下深深的遺憾。
殷同學是重點大學財經學院的畢業生,經人才市場一位親戚推薦,到一家外資企業應聘面試人力資源部經理助理。公司考官針對這一職位,向他提出了問題。問:“你去過人才市場嗎 ”答:“去過一次。”問:“那么你有沒有向用人單位投過應聘材料,參加過面試 ”答:“沒有。”問“為什么 ”答:“因為市場上人很多,我轉了一圈就走了。”問:“如果公司讓你去人才市場招聘1名財會人員,你打算如何招聘 ”答:“這……我還沒考慮過。”問:“如果你作為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助理,能向領導提出哪些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建議 ”“這……請允許我想一想。”時間過去了15分鐘,殷同學想過之后的回答仍不能令考官滿意。后來,這家人力資源部經理只好打電話給人才市場殷同學的親戚,表示歉意,請重新推薦。
求職者應當知道,我國的職業現時分為8個大類、66個中類、5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 ,每個職業都有其特點和特殊要求,只有具備相應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工作計劃的人員才能夠勝任。
因此,用人單位招聘某一職位的員工,在面試時,不僅會提出一些共性的問題,而且很有可能會提出與所招聘職位相關的問題。求職者在報名應聘用人單位某一職位后,有必要針對用人單位所處行業的特點和職位的特點,認真做好準備,尤其要對自己應聘職位的特點和特殊要求有所了解,將自己所學過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與應聘的職位對接起來,甚至有必要調查有關職位的情況,圍繞應聘職位進行重新整理和加工,準備好與應聘職位有關的各種問題的答案。這樣就能在應聘面試時對答如流,博得用人單位的賞識,從而求職成功。
像上述事例中,外企就是針對人力資源部經理助理這一職位,提出了相關性很強的面試問題,而從面試情況來看,殷同學自己尚未有求職應聘面試的經歷,又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缺乏知識、經驗和工作計劃,何以能當人力資源部經理助理?外企自然不予錄用。求職者可從這一應聘面試失敗的事例中吸取教訓,防止犯類似的錯誤。
職場貼士:巧妙應付公司各類人:1>應付口蜜腹劍的人:微笑著打哈哈 2>應付吹牛拍馬的人:不要與他為敵 3>應付尖酸刻薄的人:保持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