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王部長連續好幾年代表公司參加天津城建學院舉辦的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每年都會從這所學校招走二三十個學生,可是過個兩三年,這些學生中就有一半跳槽走了。
“城建學院的學生專業和個人素質都很高,我們愿意要這里的畢業生,可是學生的流動性太大了。”與學生打交道多了,王部長選學生的“心眼兒”也多了:“想到公司來,得過三道關,第一是到學校來初選,大致見個面;第二次是把簡歷拿回公司后仔細研究,通過考核篩選一部分;第三次是與中意的學生面對面地談話。”
王部長說,第三關最重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的未來計劃,如果學生有很明確的專業理想,比如有的學生明確提出想從工程干起,然后在三五年后成為項目經理,這樣的學生有可能在一個單位干長;反之有的學生在被問起今后有什么想法時,回答說不清楚,那這樣的學生只是想把這份工作當成自己的“就業崗位”。
對于王部長的感受,城建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慧很認同。她說目前在大學生就業中確實存在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是企業想找到能夠在未來幾年留下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面前采取的“先就業后擇業”的態度,一旦認為某項工作不適合自己,或是不滿意待遇就會很快離開。
招聘會上,3名園林專業的學生隨著擁擠的人流在100多家用人單位的展臺前挨個駐足,最后投下了幾份簡歷。一名同學說,其實投簡歷的公司未必是自己滿意的單位,但是看到那么多人在找工作,有點“慌不擇路”的感覺。
他們說很清楚現在的就業形勢,所以對工作崗位沒有太高的要求,先找一個單位,積累一些經驗再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是一條現實的穩妥之路。
“找一份工作先干兩三年再說,最多不能超過3年”是相當多大學生給自己設定的第一份工作的時間段。
劉威是從河北唐山一所大學趕來應聘的大四學生。他說自己現在沒有資本挑工作,就先等工作來挑自己,等自己有了兩三年的實踐經驗再去挑工作。
“‘先就業后擇業’確實是無奈的選擇,但這比起前幾年學生把自己當成精英而過份挑剔工作的狀況相比還是進步,現在學生就業的心態平和了許多?!眲⒒壅f,當學校意識到這種就業觀與企業需要穩定的人才需求有矛盾的時候,采取的做法是教育學生按自己的長遠職業目標去找工作,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讓學生下得去,同時留得住。
不過劉慧認為,人才流動也不能單方面指責學生,企業用人也要符合市場規律。
職場貼士:職場上沒有永遠的問題,只有永遠的將任務完成。
下一篇: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有時效限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員工被單位找借口辭退應該如何維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