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水平有可能提高70%
據該負責人介紹,做實個人賬戶、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提高統籌層次和擴大參保覆蓋面等四方面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盡管職工個人賬戶的規模可能將降低至8%,但同時基礎養老金部分會相應提高。根據改革的要求,養老金待遇將實行“三掛鉤”,鼓勵參保人員多繳費多受益。
記者從《江蘇省養老保險計發辦法改革(征求意見稿)》中了解到,一是繳費年限長短將與基礎養老金計發比例掛鉤,繳費時間越長,享受待遇越高。現行的基礎養老金是以職工退休時本省和其所在市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數的20%計發,當時只考慮了蘇南、蘇北的全部職工平均工資收入的差距,沒有體現職工個體之間繳費工資多少的因素,計發比例所有人都一樣。新政將把計發比例與繳費年限掛鉤,每多繳費1年,增加1個計發百分點,如果繳費滿30年,有可能享受30%的計發比例,而目前計發比例最高為20%。
二是將繳費水平與基礎養老金計發基數掛鉤,繳得多,拿得多。根據現行辦法,繳費基數是按照地區統籌的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不管繳多繳少,都按照一個標準發,如南京今年7月1日退休的參保人員,其計發月基礎養老金368.8元,同一年退休的職工全部一樣。借鑒東北三省的試行經驗,改革后的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個人累計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可見個人繳費工資越高,基礎養老金計發基數就越大,這也將拉開差距,繳300%的有可能是繳60%的3-5倍。
三是將領取養老金年齡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掛鉤。目前個人賬戶是按人均壽命70歲也就是說退休之后10年來計算的(個人賬戶總金額除以120個月,120這個分母人人一樣),但這與江蘇2003年統計的退休職工平均壽命73.97歲,平均余命18.7年的實際差距較大。改革后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將體現個性化特征,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年齡越晚,余命短,計發月數少,分母的數值就小,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越高。
以今年11月份退休的男職工為例,他1968年參加工作,繳費年限計37年,今年南京社會平均工資為1844元,其每月退休工資為368.8元(月基礎養老金)+545.84元(個人賬戶總額65500元除以120)+調節金73.76元+其它補助31元=1019.4元,假設新政實施后,他到明年2月份退休,前兩部分將改變,如基礎養老金=368.8+1844×22%(比繳費15年年限多出22年)=774.48元,同時個人賬戶=[65500元(至今年11月份個人賬戶總額)+1000元(今年12月份的繳費基數)×1×11%+1000元×1×8%]÷139(60歲退休計發月數)=472.6元,其每月退休工資達到1247.08,漲了227.68元。據測算,實施新政后,大多數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將會提高,平均水平將有可能高出70%左右。
政策并軌時將設過渡期
省勞動廳有關負責人強調,在政策并軌時將設定過渡期,對大多數增加養老金的人員采取逐步到位,對少數減少養老金的人員采取補足的方式,減少新老制度銜接中的矛盾,確保平穩過渡。至于過渡期是5年還是10年,目前還不能確定。
另據悉,如果新政從明年元旦起開始實施,在此之前退休的人員仍按原辦法計發養老金。
職場貼士:最近離婚的“驚悚”細節。即使一切屬實,提到這個話題則會顯示你這個人不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