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摘要】 目的 探討空心螺釘張力帶鋼絲內固定治療髕骨骨折的治療效果及療效評價。方法 70例髕骨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38例和對照組32例。研究組采用空心螺釘張力帶鋼絲固定治療, 對照組采用克氏針張力帶鋼絲固定治療。治療后進行隨訪記錄, 根據術后12個月Lysholm膝關節評分(LKSS)、骨折愈合時間、膝關節活動度、術后12個月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療效評定。結果 研究組隨診12~19個月, 平均隨診14.4個月;對照組隨診12~20個月, 平均隨診15.8個月。兩組患者在骨折愈合時間及術后12個月VAS評分方面,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膝關節活動度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6%低于對照組18.8%;研究組的術后12個月LK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空心螺釘張力帶鋼絲內固定在髕骨骨折治療中的具體應用, 符合生物力學要求, 具有操作簡單、骨折愈合率高、膝關節功能好、并發癥少的優點, 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髕骨骨折;內固定;空心螺釘張力帶;療效分析
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 對伸膝活動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位置表淺, 易在暴力直接打擊或股四頭肌強力收縮的間接作用下發生骨折, 發生率大約占全身各種骨折的1.65%[1]。髕骨骨折為關節內骨折, 若修復不好, 關節面不平整程度>3 mm時, 可導致創傷性關節炎或膝關節活動受限[2]。髕骨骨折的治療原則是充分恢復關節面的平整, 保持伸膝裝置的完整性, 牢固固定, 早期功能鍛煉, 防止關節粘連僵硬。髕骨骨折的內固定方法較多。為了探討良好的內固定方法, 2009年7月~ 2013年7月, 作者分別用空心螺釘張力帶鋼絲固定法和克氏針張力帶鋼絲固定法治療髕骨骨折, 并進行了療效對比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組采用空心螺釘張力帶鋼絲固定治療患者38例, 其中男27例, 女11例, 年齡18~69歲, 平均年齡(44.5±7.6)歲, 致傷原因:車禍8例, 墜落傷6例, 自行摔倒24例;橫行骨折29例, 粉碎性骨折9例;同期對照組采用克氏針張力帶鋼絲固定治療患者32例, 其中男23例, 女9例, 年齡17~68歲, 平均年齡(42.5±7.5)歲, 致傷原因:車禍6例, 墜落傷4例, 自行摔倒22例;橫行骨折25例, 粉碎性骨折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因和骨折分類等一般資料上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上述患者均為新鮮骨折, 開放骨折沒有納入研究對象。
1. 2 治療方法
1. 2. 1 空心螺釘張力帶鋼絲內固定治療 患者取平臥位, 采用髕前正中縱行切口, 長約10 cm。切開皮膚、皮下筋膜, 向兩側分離皮瓣, 顯露骨折端。清理創面后行骨折斷端手法復位, 粉碎性骨折用克氏針將骨折變為橫形骨折, 然后按簡單橫形骨折處理, 確認髕骨關節面平整后以AO巾鉗固定。自近端骨折面逆行平行鉆人2根直徑2 mm的克氏針。間距約為1.5~2.0 cm。垂直穿越骨折線, 緊貼關節面??招你@順導針鉆孔, 擰入2枚直徑為3.5 mm的空心拉力螺釘, 加壓固定骨折斷端, 將8號不銹鋼絲穿過空心拉力螺釘, 于髕骨表面橫行交叉成“8”字形張力帶鋼絲擰緊固定。應用C臂機透視攝片髕骨復位好, 關節面平整, 內固定物位置準確?;枷セ顒訒r, 內固定物無松動, 髕骨無分離。縫合切口。
1. 2. 2 克氏針張力帶內固定治療 手術過程基本同上, 主要區別是2枚克氏針垂直骨折面平行穿入髕骨, 針尖和針尾各露出髕底和髕尖0.5 cm, 然后各用8號鋼絲8字形環繞針尖及針尾, 打緊后于髕前打結固定, 克氏針兩端各少許打彎, 以防脫出。
1. 3 術后處理 除嚴重粉碎性骨折外, 兩種內固定方法術后不做外固定, 術后當日可做腳趾、踝關節伸屈運動, 術后第2天開始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術后第5天患者可于床上或床沿進行膝關節伸屈鍛煉。1周后可自行練習直腿抬高動作, 無困難后便可拄拐下床活動, 但是還不能負重。嚴重粉碎性骨折需做外固定, 術后石膏保護2~3周, 即可行膝關節屈伸活動。一般4~6周可以適當負重。
1. 4 觀察指標 參照術后12個月Lysholm膝關節評分評估并比較兩組療效;比較兩組骨折愈合時間、膝關節活動度、術后12個月VAS評分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隨診12~19個月, 平均隨診14.4個月。骨折復位情況:37例均基本解剖復位, 1例復位后骨折間隙為2.5 mm。骨折愈合情況:38例全部獲得骨性愈合(見圖1), 平均愈合時間(3.5±0.5)個月。隨診時未發現有內固定物失效, 其中1例膝關節活動障礙, 有創傷性關節炎。膝關節屈伸功能:全部病例伸0°, 屈120~140°, 平均134°。術后12個月患者VAS評分平均為0.7分, Lysholm膝關節評分平均為95.7分。對照組隨診12~20個月, 平均隨診15.8個月。骨折復位情況:29例基本解剖復位, 3例復位后有2 mm左右的臺階, 均為嚴重粉碎性骨折。骨折愈合情況:32例全部獲得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時間(3.7±0.6)個月。膝關節屈伸功能: 全部病例伸0°, 屈110~120°, 平均115°;3例膝關節活動障礙, 有創傷性關節炎, 均為嚴重粉碎性骨折。在骨折愈合后, 6例出現克氏針倒針, 局部產生滑囊炎, 有疼痛, 需及時取出內同定物。術后12個月患者VAS評分平均為1.0分, Lysholm膝關節評分平均為86.7分。兩組患者在骨折愈合時間及術后12個月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研究組的膝關節活動度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6%低于對照組18.8%;研究組的術后12個月LK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髕骨骨折屬關節內骨折, 常伴有伸膝裝置損傷, 出現骨折近端明顯移位和髕股關節面不平, 在治療時要求解剖復位, 治療不當易造成創傷性髕股關節炎[3]。保留髕骨, 解剖對位, 可靠內固定, 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是治療髕骨骨折的基本原則[4]。
下一篇: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和耐藥性分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商業銀行風險的問題與解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