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摘 要: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各自有其完整的學科體系,但二者在理論與實踐中并非相互獨立的系統,而是在企業管理各環節中均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本文通過對二者概念及本質的分析,指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系,并從該角度分析出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即圍繞價值提升的本質,進行橫向與縱向的融合以及理論、實踐、技術等的融合。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融合;發展趨勢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管理會計的概念
要研究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首先要對管理會計的本質屬性加以界定,這也是管理會計理論中一個最基本的論題。只有從管理會計的本質出發,才能更好與其他學科進行區分,進而構建出一個富有邏輯性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1997年,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對管理會計在原來定義的基礎上做出了新的界定:“管理會計是為改進企業計量、規劃設計和管理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系統以提供價值增值的持續過程,并通過此過程指導企業的激勵、控制等管理行為,以期實現企業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
對于管理會計的本質,國內相關學者的觀點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即“信息決定論”和“管理活動論”,其中余緒纓、李天民、余恕蓮、吳革等教授為信息系統論者。他們認為:“管理會計是利用財務會計信息、統計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并運用一系列的方法進行處理和分析,使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能夠對整個企業及各責任單位日常和預期經濟活動及相應信息進行規劃、評價、考核和控制,以幫助管理當局合理配置使用資源并做出最優決策的一整套信息系統。”
余恕蓮、吳革(2006)還強調管理會計的本質屬性就是提升企業價值既包括企業整體價值,又包括企業各子系統活動的價值,這決定了管理會計系統中各子系統的目標與基本職能,具體又包括價值目標的確認、價值信息的提供、價值管理與控制、價值評價和分析等,進而指導管理會計的發展。
孟焰、溫坤、潘飛、汪家佑等教授則是管理活動論者,他們認為管理會計是利用財務會計及其他信息資料,運用一系列現代化管理方法(會計、統計、計算機技術、數學等方法),預測和決策企業未來將經濟活動,擬定目標,編制預算,并對其進行監督、控制和業績考核評價。
對于管理會計本質的界定,不論是國際上進行廣義與俠義的劃分,還是國內的信息系統論與管理活動論的劃分,大體方面都是一致的。筆者認為從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方向來看,它都是將來趨于廣義的管理會計,不再局限于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而是融合諸如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統計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結合能為管理所服務的各種方法,以更好的為提升企業價值所服務的管理學科。
2.財務會計的定義
西方學術界單獨對財務會計的嚴格定義不多,但對于財務會計的本質概念,西方學術界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論點主要有:藝術論、信息系統論、服務活動論、歷史信息論等幾類觀點。直到1970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發布的第4號報告中指出:財務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它在一定的范圍內,持續性地以貨幣定量的方式提供企業經濟資源及其義務,以及改變那些資源及其義務的經濟活動(AICPA1970)。
我國學術界對財務會計本質的認識也不統一,主要有三個學派:管理活動論、信息系統論和會計控制論。2006年,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財務會計的界定值出,財會會計的目的即提供財務報告,其本質即產生并提供財務報告。可見準則更傾向于財務會計的對外性。國內學者對財務會計本質的研究代表如下。
葛家澍(2013)教授認為,財務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它既是一個信息系統,以貨幣為基本計量單位,經會計人員的確認、記錄、計算等過程生成財務報表,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為企業外部投資者及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在過去某一時段內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并充分滲透到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王揚(2011)認為財務會計本質上是一種具有多重屬性的信息化產品。王志勇(2005)認為財務會計本質上以貨幣作為計量尺度,經一系列程序和方法來反映并控制經濟活動并據以確認和解除受托責任的一種管理活動。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管理會計最初是從財務會計派生出來的, 并從兩方面對財務會計進行了突破,即復式記賬原理與貨幣時間價值,與財務會計并列為會計學科的兩大領域,自然與財務會計有所區分。本文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得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主要有以下區別。
(1)職能與目的不同。財務會計主要是通過向投資者、債權人、證券機構、政府機構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關于企業過去某一時點財務狀況及過去某一段經營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財務信息,即側重于核算與監督職能,屬于反映過去的對外報告會計。而管理會計則是面向未來的,向企業內部相關人員提供財務及非財務信息,以便于其對企業經營策略作出預測和決策,并提供相應考核和績效評價體系,最終提升企業整體或部分經營效率。管理會計側重于控制考核及預測決策,是對內經營管理型會計。
(2)遵循的原則和標準不同。財務會計必須依照國家或行業的會計法規、會計準則及制度,按照特定的程序(從原始憑證的取得、記賬憑證、賬簿到財務報告,每一步都要嚴格遵循相關會計法規與準則,期間會計科目的使用、記賬單位的選擇、會計期間及各種計量核算方法的使用等等所有活動都要符合會計準則與制度),最后得出相對統一規范的對外財務報告。
管理會計基于其對內性,不受強制性的會計法規、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制度的嚴格約束,它只服從于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需要,受宏觀經濟法規、及管理所采用的方法理論制約,一切以改善管理,提升經營效率為準繩。它不拘泥于固定的理論、方法,也不規定統一的報告格式與標準,管理者可以根據企業自身情況調整,靈活性較大。
(3)核算主體與工作方法不同。財務會計的目的是要反映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通常不需細分企業各部門各單位而是以整個企業為會計主體進行核算。計量單位主要是以貨幣為單位,運用一般的加減乘除等基本的算術方法及現代的OFFICE等基本財務軟件就可滿足會計核算。
下一篇:循環經濟與環境會計模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