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摘要:會計信息失真、資產流失等現象在最近幾年時有發生,這除了受到客觀因素影響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失衡。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會計作為連接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管理者三者之間的橋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會計角色能否扮演好,對公司治理結構的平衡具有重要意義。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主要是通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來實現。
關鍵詞:會計;角色優化;公司治理
一、前言
會計在公司治理結構的地位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而日益突出,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但是會計角色受到了經濟、政治以及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直接決定了會計所扮演的角色能否成功。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是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步的,在不同階段會計所扮演的角色與社會經濟和企業組織是緊密聯系的?,F代會計是在現代股份制公司發展成熟后逐步形成的,并直接為現代股份制公司服務。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特點,公司治理因此產生,在很大程度上現代會計的產生也是因為公司治理的需要。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會計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相應的也享受一定的權利、承擔一定的義務,因此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會計角色是通過會計地位、權利和義務綜合體現出來。
二、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1)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具有權力配置、權力制衡、激勵與約束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是保證公司的所有權、控制權得到合理配置,對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管理層相應的權力、責任和利益進行分,使相互之間形成制衡的關系,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使公司的各項制度得到高效運行,最終實現委托人的利益。經營者要受到委托人的嚴格監督,以保證經營者在行使經營權時不偏離其目標,這樣就有效解決了因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所產生的利益上的沖突。
在某個會計期間公司通過會計的反映職能來揭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為對經營者業績進行評價的依據,也能夠對經營者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準確反映。同時在公司治理中會計的監督職能也發揮很大的作用。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都是基于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各項經營決策,而公司的生產經營實際情況是會計工作結果通過數量體現出來的。
(2)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權利
會計在公司治理中作為權力與利益的紐帶,處在核心的位置,會計人員自身的權利則直接關系到會計的職責和權限范圍,對公司的長期發展產生影響。一是會計所實施的責任制度明確了會計人員的責權利。二是為了加強公司管理,保障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和盈利能力,會計人員要實行責任制制度,這是賦予會計應有的權利,而且對公司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轉也非常重要。三是會計責任制的推行體現了除了核算職能會計還具有管理職能,使會計人員管理作用的發揮有了充分的依據,也是公司管理服務優化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明確了會計在公司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賦予會計人員合理的會計權利,能夠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也奠定了公司持續發展的基礎。
(3)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義務
近些年,一些公司出現了賬目混亂失真現象,把會計人員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因此會計必須反思,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和應該履行的義務。一是確定合適的核算準則和方法,以適應公司的發展,正確解釋會計核算規章制度,使會計制度更加透明。二是根據會計核算規章制度,結合公司的經營情況對具體辦法進行適當的補充和修改,使會計人員能夠更好為公司服務,提供更加準確的財務信息,為公司經營決策提供依據。三是嚴格審核會計人員的資質和會計技術職稱的管理、評定,與其他部門共同制定會計管理制度,加強相互之間的監督,使會計制度的制定更加嚴謹并得到有效執行。
三、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優化
(1)會計內容的優化
為了與公司治理相適應,會計的內容要不斷優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為了保證股東的控制權得到有效配置和行使而提供相應的決策信息。因為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股東控制權的行使須通過股東大會,所以股東就必須對公司在經營和財務方面的情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對公司的預決算方案、經營方針、投資計劃等發表意見。選舉董事會,就需要對董事過去的履職情況以及經營業績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因此會計的內容應包含為股東評價投資決策、預決算的編制、反映董事會履職和經營業績情況的信息。
二是為保證董事會控制權得到有效配置和行使提供相應的決策信息。董事會是受股東大會委托行使控制權和決策權,向股東大會報告公司的經營情況,對公司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進行評價和分析,制定包括財務預算、規章制度、管理層報酬方案等政策,對管理層業績和公司業績進行評價,對預算控制體系的具體運作進行監督。因此董事會對諸如管理層的任免、預算管理、績效考核、會計核算、管理層報酬、財務報告制度、內外部審計等公司一系列制度進行安排,這就需要會計提供相應的決策信息。
三是為管理層控制權的有效配置和行使提供決策信息。管理層是公司治理結構的末端,其受董事會委托執行董事會決策并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這是會計在公司管理中的具體運用,也是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重疊的部分。
(2)會計方法的優化
在公司治理中,資本的控制權和決策權被授予了董事會,董事會把經營管理權授予管理層,管理層授予分公司和事業部門部分經營管理權,層層的委托代理關系是對權利的分割,也是對經管責任的分解。為了對各層經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就需要準確、公正的計量其經營業績。
一是擴展責任中心。責任中心的最高層次將不再局限在各分公司或事業部這個層面上,而是向上擴展到管理層、董事會、股東層面。責任中心作為一個內部單位把權、責、利、效充分的結合起來。而傳統責任中心則根據各類責任中心能夠實際控制的權限為標準分類為費用中心或成本中心、投資中心以及利潤中心。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中,股東、董事會和管理層處于核心地位,其可控的權利并不相同,如果仍然簡單的劃分為費用中心、投資中心及利潤中心就不夠合理。作為企業的所有者,股東并不實際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和控制,而是將企業委托給董事會,作為公司內部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一種決策中心,作為公司經營管理的具體執行機構,管理層是一種經營中心,因此應根據可控性原則設計考核指標并按考核指標對其進行考核。
二是擴展責任預算和制定報酬計劃。責任考核是以責任預算作為考核標準和依據,依據報酬計劃對考核結果進行獎懲。責任考核是責任會計的核心,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考核和獎懲標準才能進行有效的責任考核,因此責任預算和計劃非常重要。與根據公司全面預算分解而編制的傳統責任會計預算相比,和公司治理相適應的責任預算編制首先要對公司治理的總體目標進行明確。以往把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追求目標的公司治理模式,完全為股東的利益服務,而把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追求目標的共同利益治理模式則是把全體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作為服務對象。公司治理的總目標在不同的治理模式下也不相同,責任預算的總目標因此也不相同,導致計量的具體指標出現差異。報酬計劃的制定應與責任預算同步,否則的話激勵約束作用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使其逃避了經管責任,又對既得利益進行分配。
此外,在建立賬務系統、設計責任指標、完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對雖然與公司管理相適應但是建立在各經營組織基礎上的責任會計系統進行有效銜接等方面責任會計還應進行不斷的優化創新,以便能夠適應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管理的需要。
四、結語
如何解決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主要方法是通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來實現。在這過程中會計準確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認識到在公司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服務于公司的持續發展。作為公司治理結構的語言,會計不僅僅是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而且在維護公司資產安全、保證公司決策科學合理方面同樣發揮著巨大作用。但隨著公司的發展和治理結構的不斷完善,會計的角色也要隨之進行創新優化,以更好地促進公司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 巍.淺析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J].財會管理,2014(6).
[2] 李 斌.上市公司治理中會計角色定位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
[3] 王久瑋.淺析公司治理與管理會計創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11).
下一篇:淺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溫州金改風暴中的不良貸款分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