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都叫杜拉拉的職場女白領沿著相同的軌跡,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況味。
如果從真實的角度,俺更認可李可冷峻的筆觸。不過,我寧愿為沒有背景、懷揣理想、苦苦打拼的外企白領留下最后的夢幻。因此感謝老徐的真摯努力和影片散發的溫情。
真的,太多被工作、生活壓迫的人需要安慰——他們出身平民、天資卓越、學歷不俗、堅韌不拔,卻由于環境和體制困境上升通道日益狹窄,逐漸被逼至墻角。
曾經給中國帶來先進理念、管理、技術尤其是豐厚收入、完善福利的外企,是諸多國內留守精英們職業理想起飛的最佳選擇。
那是外企的黃金時代。那時體制內的生活往往被有志青年厭棄,與今天國考之慘烈、央企之強盛形成巨大反差,恍若隔世。
隨著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的終結,外企開始全面走下神壇。
杜拉拉成了一個典型的標本,與其說是勵志的生動教材,不如說像最后的挽歌。她的戲劇性升職固然印證了付出就有回報的常理,但也暗示著她已經到達了難以逾越的職業天花板。像絕大多數女人一樣,無論多么堅強和成功,她終將選擇一個男人作為最終的歸宿。而這個男人已經被外企屏蔽,遠赴泰國尋找生活的真諦。
老徐用女性的溫柔為外企白領的結局涂抹了美麗的余暉。
如同外企的黃昏。
目前,關于外企的壞消息不斷傳來。長長的問題清單上充斥著微軟、豐田、惠普、百事等曾如雷貫耳的名字。一方面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慘烈,本來秉承法治社會塑造的契約、誠信精神的外企隨著中資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遲遲未能完成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加之稅收上的超國民待遇等優惠的取消,利潤空間被大大擠壓,開始集體沉淪,向轉型期復雜惡劣的市場環境和人情社會妥協,最初開放倒逼改革的軌跡出現了逆轉,灰色的買辦經濟和更灰色權貴經濟開始聯姻,中國年輕人的外企夢越來越利益化,堅韌頑強依舊,只是價值的高地已被夷平。
其實,面對不完美的世界,接受它是必須完成的第一步,那叫學會生存。這方面,杜拉拉無疑是值得鏡鑒的榜樣。
對于處于時代最前沿的白領精英來說,其實更重要的任務是不放棄內心理想的火種,去作出改變世界的努力。
杯具是,對杜拉拉和她代表的整個階層來說,這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還好,老徐給了她一個最重要的庇護所——擁有愛情。
活著的意義已經迷失,那就找一個情投意合的人去經營有意思的生活吧。
從這個角度上講,不懂外企的徐靜蕾比局內人李可給出的答卷更加動人。
職場貼士:松下的人才標準:1不忘初衷虛心學習的人。2、不墨守成規而經常出新的人。 3、愛護公司、和公司成為一體的人。4、不自私而能為團體著想的人。5、能作正確價值判斷的人。6、有自主經營能力的人。7、隨時隨地都有熱忱的人。8、能得體支持上司的人。9、有責任意識的人。10、有勇氣擔當公司經營重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