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對于面臨評職稱的人來說,傳遞出不少好消息!
這個《意見》中有哪些干貨?會帶來哪些“人才新政”?不僅是評職稱,在人才管理體制,評價、流動、激勵機制方面都有很多突破。
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根據崗位特點評價人才
怎么評價一個人的工作能力?過去,要看學歷,要看職稱,要看在權威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這幾項指標往往互相影響,一項缺失,寸步難行。一位高校教師吐槽,多年來職稱未能晉升,就是因為發的論文數量不夠。這些年,論文造假抄襲亂象頻出,還滋生出論文槍手、論文買賣、版面收費的黑色產業鏈。
此次《意見》中明確,要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不將論文等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此外,制定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全科醫生等崗位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
可以預見,論文在人才評價機制中的比重將降低,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大大的減負。今后,評價人的工作能力,也不再用“一把尺子”,而是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分類進行,這樣提升了精準度,增加了公平性。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外語和計算機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有人形容評職稱為“一塊抹著蜜糖的雞肋”。雖是雞肋,但不敢言棄,特別在高校、醫院等機構,職稱很重要,沒有職稱,別說晉升成奢望,有時連工資乃至教學資格都不保。要評職稱,需要各式各樣的條件,還要參加各種可能完全不想干的考試。
《意見》中,“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的這一表述引發了熱議。的確,很多崗位日常用不到英語,考試也就是走過場。有專家指出,這并非就是取消了這兩項考試,和這兩項能力相關的一些專業在評審職稱時仍會考慮英語和計算機能力的要求。
更深層次的是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意見》中說,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自主評審。
職稱制度如何改?《意見》給出了提綱挈領的要求,但具體還要看實際的舉措,將難題逐步破解。一個樂觀的預期是,一個人只要有能力、有水平,不管是職稱也好,待遇也好,都不是問題。
打破體制壁壘,掃除身份障礙,促進人才順暢流動
長期以來,黨政機關與企業單位之間人才干部交流渠道不夠通暢,管理體制不可兼容。所謂的一道“體制的墻”,把人才劃成內外兩邊。
這次,《意見》提出,暢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流動渠道。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優秀人才進入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政策措施,注重人選思想品德、職業素養、從業經驗和專業技能綜合考核。
通俗一點來說,只要你人品好、有能力,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有用武之地,且能大有作為。
同時,對于基層人才“來的了卻留不住”的問題,中央再次明確提高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保障水平。對于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人才,中央這次態度明確,將在“政治上受重視、社會上受尊重、經濟上得實惠”。
破除論資排輩、抓緊培養造就青年人才
“論資排輩”被看做是職場晉升的“潛規則”,資歷不夠就別想升遷,業績再好也得為年資更長的前輩“讓路”。在這種模式下,不少年輕人空有一腔實干的熱情,卻多次在現實中碰壁,然后選擇等待,虛度了大好光陰。
《意見》中指出,要促進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觀念,抓緊培養造就青年人才。建立健全對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
將來,青年人才會獲得更多、更有力度的培養,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中還將設立青年專項。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將更加突出,有條件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還可以獨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
相信通過嚴格的程序和標準,把真正有能力的青年人才選拔出來,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崗位,青年人一定會大有作為。
下一篇:應聘外貿人員的英語句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國弟子規——教你英文禮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