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zzch.cn]報道:從協和醫院的白衣天使到大洋彼岸的海外學子,從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到資產過億的伊利諾依老板,從只有幾張沙發的一間小店到規模宏大的汽車公園,從女護士到董事長。史曉燕僅用七年時間完成跳躍人生,終究打造了自己的諾亞方舟。
目前已投資5000萬元、中國北方唯一的短道賽車城6月9日即將啟動。亞運村汽車市場分市場日前也在這里悄然開張。就此,一個宏偉的計劃--金港汽車公園將在機場高速路邊拉開序幕。賣車、買車、飚車、賽車都將在這里如火如荼的進行。三年后,這里還將建成大型購物中心、酒店公寓和高爾夫球常有誰能相信:這份諾大的產業的背后竟是一個女人!或許是她的個性決定了她的成就,曾經一起在協和醫院工作的同事這樣評價:她適合開創,到前線打仗。對此,她并不回避自己的個性,她坦言:我這人太好強了,爭強好勝,容忍不了別人比我好。即便是在茫茫人海當中,另類的發型、新潮的裝扮也能突顯出她的前衛。你猜不出她的年齡、她的職業和她的一切!
幾位來自美國邁阿密一家五星級酒店的經理們逛遍整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最終只和她簽下了幾百萬美元的訂單。不管她的英語說的是否準確地道,但每次家具展她都能滿載而歸。對這樣的情況,她的解釋是:不是我不謙虛,我就在引領潮流,我們產品的風格就是:新古典、后現代。
也許你不相信:她擁有500名員工,對于她出了名的壞脾氣,員工們可真是悲喜交加。一位員工這樣告訴我們:她凡事太要求完美了,我們如果做不好,她就要罵人,但同時我又真的很佩服她。在她身邊工作,能學到很多東西。
她的經歷開始被媒體關注,她的成功不同尋常,她曾經是協和醫院的護士,她是三個可愛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曾經是中國最早一批從海外歸來的學子。今天是她40歲的生日,這位33歲走出家門的全職太太,僅僅用了七年時間,現在已擁有4億身價,是占地近千畝的金港汽車公園的總策劃、總導演,她更是在成功導演著她的伊利諾依王國。同很多成功人士一樣,她成功的背后也有許許多多的小插曲:我5歲去體校,游泳、排球,一直玩到了高中畢業,開始說免試,清華、北大,搶的我這得意,后來又變了,我屬于小聰明型的,差了25分,最后協和醫院護校的錄取通知書來了。畢業后史曉燕被分配到了又臟又累的骨科病房。打針送藥、端屎端尿,周而復始,工作的艱辛和壓力她倒能應付自如,但是每月70塊錢的薪水、六毛錢的夜班的補助卻讓她忍受不了。當時史曉燕就暗想:我的理想可大了,我的志愿可大了,怎么能在這兒呢?那時的史曉燕,下了夜班,還在拼命學外語。1984年,史曉燕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從協和醫院停薪留職,應聘到一家外企公司作了前臺接待。在84年,跳槽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事至今日,她當年的同事回憶說:她給我的第一印象:精明、能干、聰明,對任何事反映都很快。她跳槽大家一點都不驚訝,她那時就不甘于寂寞,不適合作護士。
在這個外企這樣的位置上,令人不解的是:她居然沒有學會打字和電腦,但卻還是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史曉燕坦言:到今天我也不會用電腦,我就是愿意和人打交道,我行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舍棄我不行的,干我行的。
一位葉先生曾經一度是史曉燕的上司,后來成了她的先生。和葉先生的結合改變了史曉燕的人生命運。葉先生提起當年津津樂道的說:她當時給我的第一印象:精明、能干、果斷,沒她做不成的事,只要她一出面,總能搞定。而史也對自己的老公稱贊有加:選老公也跟投資一樣,那時候的葉先生夠聰明、肯干、能吃苦、勤奮。
葉先生先后從幾家大公司跳槽,最終作了IBM中國區的總裁。可是,自己老公這份年薪幾十萬美金的職位卻絲毫沒有給史曉燕帶來安全感。,那時從加拿大留學歸來葉明欽是外企公司的寵兒。1989年,史曉燕的丈夫葉明欽到新加坡工作,她再也不甘心做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先是做起了導游,后來就開始自作主張,在新加坡買房子、賣房子。她說:當時沒有和先生商量,第一次買房子買到了紅燈區,第二次賣了房子,我賺了8萬新幣我找著北了,我覺得我適合做貿易。
找著感覺的史曉燕了解了發達國家對家的概念,看過了有品位的、精心設計的家,她迫不及待地要在一個高起點上開始自己的事業。于是,她支付了每年7萬美金的學費,到美國芝加哥惠靈頓學習室內設計。史曉燕已經看重了國內方興未艾的家具業。史曉燕是個急性子,她的第一單家具生意是為一個別墅區200多套房子提供所有家具。為了這單300萬美元的生意,她放棄了學業,不計成本的直接從美國進口家具。也就是這單生意,使史曉燕第一年全軍覆沒。她說:沒計算成本,全交了學費了。
但是史曉燕并沒有為此一撅不振,史曉燕利用手中留下的一點原始積累。同葉先生一起在機場高速路建起了一座家具廠,起初只是干些修修改改的活。就是這間占地50余畝、僅僅投資150萬元的工廠,最終成為史曉燕起飛的原動力。
一次的失敗不但沒有讓史曉燕的膽子變小,她反而更不知深淺。當時,她認為自己不僅能從國外進口家具,又有相當規模的生產能力,便義無反顧地在有家具鼎級品牌薈萃美譽的中糧廣場租下了百余平米的賣常史曉燕在這里連連創下了每月零售100萬元的銷售額,但是卻好景不長,遭遇了她第二次滑鐵盧之役。她說:商場上就是你死我活。我這人太好強了爭強好勝,骨子里不希望別人比我好。在中糧廣場其實我已經賣的很好了,但是我還是不能忍受別人比我賣的更好。于是我就開始仿別人家的一張床,他賣13萬,我裝作顧客量,做好后賣1萬8,這張床我賣了100多套,一直賣到今天,這張床給我創造了無數的利潤。結果其他17家店把我告到了海關、工商,最后我不得不從中糧退出。但是我覺得競爭是一種鞭策,我喜歡商場的挑戰。
不錯,史曉燕確實果敢,膽是夠大的。從中糧出來,她并沒有再進其他的家具城。她在光華路花400萬租下了一座破舊的工廠,改造成1萬平米的賣場,開始打造自己的伊利諾依王國。一個不可小視的1萬平米的賣場,史曉燕開始全方位的國際化打造她的伊利諾依。他不僅堅持每月出國看世界各國的家具展,同時也從臺灣請來了的兼有資深家具設計師和資深管理人頭銜的李先生。遠見的眼光永遠都讓史曉燕站在前峰,她說:現在大部分時間在工廠,每月一半時間出國看展覽、采購、看東西,周末在一線,了解一下市常雖然工廠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有專業人事管理,工廠才逐漸走上正軌。
進入2000年以來,看遍世界家具市場繁華的史曉燕確立了伊利諾依新的家具風格--新古典、后現代。這說土不土、說洋不洋的式樣,不僅許多國人喜歡,就連不少老外也舍近求遠,從她這買家具。聲名鵲起的伊利諾依也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同時代理世界十大品牌的家具。史曉燕并沒有把這些殊榮放在心上,她又急不可耐的在機場高速路邊建起了1萬平米的家具清倉中心,實際上,伊利諾依并不都是車水馬龍,風風火火的史曉燕也車水曾遭遇過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冰凍期,她也曾一度一味崇洋媚外,崇尚歐式風格。她的員工告訴我們:她越遇到困難,她越有辦法。我們的風格不停得在變,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不停的在折騰。不斷地否定自己,改變過去。她對時尚的東西有敏銳的嗅覺,天生的,很奇怪。她能預測要流行什么,很適宜的改變產品結構。我們的風格不停的在變。
據史曉燕講,而今每天都有她的競爭對手到店里象他當年那樣扮做顧客,量家具、仿家具。史曉燕對待競爭對手從來都是硬碰硬,從小打排球出身的她喜歡力量的對抗。但是,有時候,她的這種強勢力量也讓員工感到了壓力。員工們也委曲的報怨:她大部分罵人都在工作當中,我們哪做錯了她就罵人。如果你確實做錯了還狡辯,她就會越罵越厲害。她做事情太要求完美。對這個問題,史曉燕的解釋是這樣的:我經常對員工說不要受我情緒的影響,不要介意今天我是哭著來的,還是笑著來的。企業發展太快,感覺控制不了的話,我就特別情緒化。現在發瘋的機會少了,但是我的嗓子也喊啞了。我覺得他們比較怕我,這一點我不是很成功。作為上層,確實不能讓員工感覺什么都不敢說,都說你愛聽的,有什么用。
學歷、經歷都強于史曉燕的葉先生而今已經辭去了外企的工作,專心致志地幫太太打工。他的心里能平衡嗎?葉先生說:我們倆的結合是狼狽為奸,她是狼,我是狽。我是修鐵路的,她是火車頭,她帶著企業向前走。
其實,史曉燕也有溫柔脆弱的時候。那就是面對她的孩子們.最近聽說大孩子成績有波動,她流淚了。就是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她都沒有流過淚。在這一刻,母性的關愛在她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史曉燕現在是伊利諾伊集團投資集團的董事長,旗下有七、八個子公司,而今的伊利諾伊已經不僅僅包括家具,汽車、酒店甚至服裝都將被涵蓋進來。當年的全職太太以及和她當年的高薪老公完全換位了。對這種戲劇性的變動,史曉燕和她的先生調侃說:我喜歡別人教我史小姐,這樣特別職業。
葉:現在都有人叫我史先生。
史:我怎么不知道,那你完了。
史曉燕信條:
我最大的財富:我的品牌,公司的人才和團隊精神。
對錢的概念:有人說是我真的愛錢。滿眼都是錢。
當然企業家就是要賺錢,其實我追求的就是成功感。
生命目標:沒有家族遺產的世界女富豪--prade。
子女:女兒繼承我的事業,小兒子有我的影子,不會一帆風順。 1990年,33歲的張茵與丈夫移民美國,繼續她在香港從事的廢紙行業。此時,中國的對美貿易量大幅提升,而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對中遠等船公司而言,意味著出去的船多數時候滿倉,回來時就只能半倉或者輕倉。
于是,中南公司數量穩定的進口廢紙受到船運公司的歡迎,作為回報,張茵獲得了相對低廉的運輸成本。
王紅培介紹,由于廢紙體積大,經常超標,所以運輸費用比較貴。通常來講,運輸費在廢紙貨值中占比例最少30%。“從當時的情況看,沒有中南,就沒有中遠,沒有中遠,也沒有中南。” 王用這樣的表述來形容兩家公司之間形成的長期密切關系。
“中南是我們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客戶。”中遠集裝箱運輸公司進口科一位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直到現在,該公司跨太平洋船運回程運力仍然過剩,只是現在做廢紙貿易的人多了,中南的貨相對顯得少了。
張茵本人對此的說法是,我們是中遠最大的廢紙客戶。
對于廢紙進口商而言,實際的運輸價格屬于公司商業秘密,但王紅培認為,中南每集裝箱廢紙的運輸價格比同行低50-100美元,大約每噸低2-4美元,占比約5%-10%。
從另一方面看,張茵的廢紙能成為“船公司的寶貝”,也來源于其貨源的穩定,張茵一般采取與供應商一次性簽署數年合同的方式,以保證自己在波動的市場行情中獲取穩定貨源。同時,張茵在10年時間內,先后在美國建起7家打包廠和運輸企業,逐漸鋪開自己的網絡。
1995年,張茵從原料市場看到造紙市場,當時中國包裝紙行業是一片空白,尤其高級牛卡紙,幾乎全部從國外進口。張茵當機立斷,決定在中國對包裝紙需求量最大的地方珠江三角洲建立玖龍紙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替代進口的高檔牛卡紙。
當年,張茵投資1.1億美元,開始一期工程建設。1999年7月,她繼續注資1.1億美元,進行二期工程擴建。“當時,玖龍紙業一開工就生產高檔牛卡紙。非常火,很多接貨車排著隊在他們廠門口等貨。”王紅培說。
在王看來,張茵在國內擁有自己的造紙廠后,便不會再為進口廢紙的銷路擔憂。“大不了放在自己廠里自己用,敢進貨這點,讓她占據不少先機。”
與此同時,在中國造紙這樣一個朝陽行業里,原材料采購也成為玖龍紙業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一個利器,穩定的利潤令公司在香港上市后,很快獲得投資者肯定。
來自港交所的壓力
今年3月3日,是張茵創業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這一天,玖龍紙業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獲得了577倍的超額認購,募集資金38億港元。
9月20日,玖龍紙業發布2005-2006年年報,每股收益劇增302%,這一業績使得該公司股價迅速從8.6元附近上升至9元以上。11日收盤時,玖龍紙業報9.27港元,按照這一價格,這部分股權市值達到277億港元;參照招股價,這意味著在短短半年之內,張茵的財富面值因公司上市而激增175億港元。
“我感覺,整個上市過程中,香港聯交所非常嚴格。它對企業上市提出很多條件。”張茵坦言,這些要求,曾給她和管理層帶來很大壓力。
玖龍紙業和中南公司的關系成為聯交所的關注重點。“聯交所也知道這對玖龍來說是個優勢,中南是玖龍的原料大后臺,但是怎么保證透明化,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雖然我們做了充分準備,但這個過程,還是相當不好受。我做了20多年的私人老板,一直沒有人管過,現在一上市,各種條款都來了,要求你這樣要求你那樣。當時各種程序的確很讓人煩躁。”
張茵認為自己尚屬比較理性的老板,即便如此,上市后的各種條條框框還是令她感覺失去了自由。她開始學習做一個“帶著鐐銬舞蹈”的自由老板。
“上市真正讓我擁有一個國際化的平臺,雖然我們之前曾做過一些準備,但這一過程中承受的壓力讓我感覺進步很快,所有這些承受都是非常值得的。”張茵說。
“我們對她絕對服從”
在上市之前,玖龍紙業是一家受到張茵嚴格控制的家族企業。
“姐姐上‘首富榜’,我們也沒覺得有什么特別。這之前,她在造紙圈里就很有名,只是這次一些普通大眾都知道她了。”10月14日,張茵妹妹張秀波告訴記者,大姐自小就很上進,取得任何成績都顯得很正常。
作為家中八個孩子的大姐,張茵在照顧弟妹的同時,也在大家庭中樹立了足夠的權威。“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聽大姐的意見,不管是公司發展還是生活方面,一般她的眼光總是正確的。我們有時候按照自己想法單獨去做,老出錯。而按姐姐說的做,就會少走彎路。”張秀波說。
目前,張茵的5個弟妹也在幫她打理各方面事務。其中一個弟弟加入了玖龍紙業管理層。玖龍紙業公開資料顯示,玖龍紙業目前總市值約375億元,張茵和丈夫劉名中、弟弟張成飛控股擁有其72%的股份。在玖龍紙業九位董事席位中,張茵、劉名中、張成飛是執行董事,一個兒子是非執行董事。
“大姐最煩懶人。她永遠都那么精神,我沒有見過比她更勤奮的。我們對她絕對服從。” 張秀波說。
專訪張茵:“這個首富對我的集團更重要”
“呵,女首富嘛!”一下飛機,丈夫劉名中便開起了玩笑,這是美國西部時間10月11日上午,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完成公司在歐洲的半年報路演,回到洛杉磯。“一進公司,各種各樣帶照片的報紙鋪天蓋地都落到我的桌子上,CNN、BBC都在播,我沒想到反應會這么大。”
這一天,《2006胡潤百富榜》在中國上海發布,張茵以270億元資產名列榜首。不同時差之后,“中國女首富”成為全球各大報紙的熱點新聞,精通葡文的丈夫甚至在巴西媒體上看到葡文版的“女首富”報道。
“這應該是以我為代表的玖龍人和中南人走上了首富榜。我們都很高興,但畢竟到了這個年齡,風風雨雨20年過來了,我們現在考慮的是未來,未來怎樣對投資者、對企業有更好的回報。”10月14日,張茵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講述自己在造紙業打拼的經歷。
眼光和信譽是成功之道
上海證券報:首先祝賀你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首富”。
張茵:謝謝。我很高興,但也沒有特別在意這個。難道你的資產達到最高額就是首富嗎?我不這么認為。未來怎樣對投資者有更好的回報,怎樣令我們的企業永久地走上高峰,這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情。
這次,以我為代表的玖龍人走上首富榜,與我們這20年的努力分不開。整個團隊,管理層都非常重要,作為一把手,我不會講英文,但是從發展上,從戰略眼光上,我必須要有獨特之處。
上海證券報:據說,造紙行業是個“富豪行業”,但在中國,似乎少見上“富豪榜”的造紙商。為什么是你而不是別人取得了目前成就?
張茵:不能這么講,不能說出了個玖龍,出了個張茵,就忽視了其他企業的作用。我們只是在包裝紙方面是龍頭,大家在造紙的其他領域也有很多做的非常大的公司。整體來講,我覺得中國造紙業近20年發展是非常成功的。在90年代初,中國造紙幾乎全靠進口,今天中國造紙代替了大部分的進口還可以出口,這是應該感到自豪的,這是中國造紙業一大成功。
對玖龍來講,有前瞻性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95年,我們建廠的第一臺機器,就是20萬噸產能,此后每臺紙機都是國際一流的。當時國內造紙廠能上5萬噸的就已經是大機器、大產能了,我們做出這種決定,就是定位不一樣。
上海證券報:你的一些同行認為,在美國獲得穩定的廢紙貨源是你成功的關鍵。能說說你剛到美國時的故事嗎?
張茵:當時我剛到美國,就意識到一定得有穩定的貨源。也就是與合作方長期建立一種貨源網絡。廢紙回收看起來簡單,事實上做起來跟其他生意一樣,誠信非常重要。另外,還要注意你的客戶是否是多方面的、長遠的客戶。在遇到價格波動的行情時,你怎樣跟客戶建立一個穩定的關系,這是最難的。比如我跟我們長久的客戶,就不能說,跌價時,一噸貨不要你的,漲價時拼命買你的。即便是虧損,也要講信譽。這也是美國中南的可貴之處,一旦簽了合同,不管如何,一定要去執行。
上海證券報:據說,90年代初美國各地廢紙成災,政府出資補貼廢紙回收。有同行認為,這是你當時成功打開局面,建立穩定貨源的重要背景,是這樣嗎?
張茵:這種說法不準確,美國政府的補貼現在仍然還有,但只是垃圾回收補貼,并不是補貼給廢紙回收的。并不是說美國天天廢紙成災了,讓我給撿便宜給運回來了,不是這樣的。
歐美、日本的環保觀念比較先進,幾十年來,形成非常規范的廢紙回收系統。政府每年會做出一些補貼,鼓勵大的廢紙處理機構把每家每戶的垃圾和廢紙一塊回收,在廢紙回收完賣掉后,把垃圾也符合標準地處理掉。而廢紙賣出去都是要賺錢的,所以并不補貼這塊。
另外,美國是紙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但他們的廢紙并不成災,廢紙一直是資源性、環保性的(產業)。
上海證券報:我們了解到,美國中南曾經是中遠集團最大的廢紙進口客戶。甚至有人說,“沒有中南,就沒有中遠。”這種關系對你事業日后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
張茵:不能這么說,不管是中遠也好,中南也好,大家都是互惠互利的。就像我們跟紙箱廠的關系一樣,大家都是魚水關系,魚離不開水,水離不開魚。中遠需要大量的倉柜,中南同樣需要運輸,哪家船公司都需要貨量,中南的貨量大,自然哪家都喜歡。
再一個,大家合作都建立在長久誠信的基礎上,我們是從小作大的,一步一步,也非常講信譽,當時每船都有我們的貨。從廢紙出口來講,我們是中遠最大的客戶。
不會考慮下游兼并
上海證券報:95年,建立東莞玖龍,使你的事業從貿易轉向實業,從原料供應直接切入生產環節。當時促使你做出這一轉向因素是什么?未來你是否會考慮建立自己的紙箱廠,從而完成整個產業鏈的布局?
張茵:我覺得,從生意來講,不可能樣樣都給你去做。我的下家,我的紙箱廠,我并不會去做的。我愿意跟我的紙箱廠保持長期合作關系。
我覺得中國的造紙行業和西方不一樣,整個產業鏈也不會像西方那種方式發展。可能在美國,會出現同時做原料、做造紙又做紙箱廠的公司,但中國的市場太大,太分散,這么龐雜的市場體系,尤其在下游,網點布局非常分散,不適合做全方位的配套。玖龍主要是專注于造紙,發展它的上游產業和造紙業,不會去碰下游,單獨去發展紙箱業務,玖龍不會做,但是不排除會跟紙箱廠聯盟合作。
上海證券報:目前行業形勢是,新聞紙比較俏,包裝紙比較軟。但你又曾提到過,“玖龍紙業將不會進入新聞紙領域。”為什么?
張茵:包裝紙現在也不叫軟。玖龍會做它比較專長的產品,我們沒有做新聞紙的計劃。
上海證券報:有人認為,你們是國內新聞紙第一大巨頭華泰紙業的第一大供貨商,因為華泰,你們曾承諾不進入新聞紙領域,對嗎?
張茵:并不是這樣的,中南跟華泰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主要是玖龍的發展計劃中沒有新聞紙,玖龍主要是包裝紙以及它上游的其他產品。
上海證券報:有專家認為,目前中國造紙業的分散狀況與美國早期相似,未來兼并重組是長期趨勢。你不會對這種趨勢心動嗎?
張茵:玖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定位正確,不是玖龍做的事就不會去做。我們的客戶群上千,我覺得行行出狀元。
我們當初從原料發展到造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轉變。現在我們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珠江和長江區域,未來三五年,我們會擴展到中西部和北方。
“沒有環保,就沒有造紙”
上海證券報:2004年3月,太倉玖龍紙業建成不久,太倉市環保局的信訪公告中曾提到,“玖龍紙業廢污外泄,污染了周邊河道。”身處污染較大造紙行業,玖龍如何處理環保與企業利潤的矛盾?
張茵:當時情況并不是那樣的,只是在那時候下了歷年來最大的一場暴雨,我們工廠內雨水溝的雨水進了農民的田地,環保局當時也到現場取樣化驗確認水并不存在問題。公司為了今后不發生類似的誤會,加裝了兩個雨水泵防止暴雨的時候發生此類問題。我們的廢水排放向來都是受到政府部門24小時監控的。在玖龍自己內部,不管廣東也好,江蘇也好,也都是24小時實施監控的,我們公司從成立以來一直堅持“沒有環保,就沒有造紙”的理念。
上海證券報:玖龍紙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占整體項目投入比例是多少?
張茵:我們環保費用的投入比較高,從一開始建設就投入。環保費用占整個項目投入的比例,平均每個項目在2%、3%左右。
能做女性榜樣很高興
上海證券報:在傳統的造紙行業,女性創業一定有很多不一樣的滋味,女性管理企業,是否也會遇到與男老板不同的阻力?
張茵:實際上我的性格是非常急躁的,這次首富對我來講并不是很重要,只是一個算術而已,但是對我的集團非常重要,這是過去中南20年,玖龍10年的努力才得到這么個成就。
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女性自信意識崛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看到這個,女性朋友會覺得,張茵能做到這樣,她們同樣在各行各業同樣會做到,能起到這么個榜樣作用,我感到非常高興。除了張茵,中國將來還會有很多女性杰出人物,把整個中國女性帶起來,這讓我很高興。
男人能做到的事情,你我都可以做到。但這個過程中,你要頂得住壓力,因為擺在你頭上的事情,不會都是天天給你個首富榜,讓你高興的。首富榜可能就這兩三天,過去就沒有了。很多時候都是一些困難的問題擺在你身邊的。
職場貼士:有新入職的同事到來時,不妨當面遞上一張自己做的卡片,除了自我介紹之外,再附上一段你的祝福語,簡簡單單,就贏得了別人的心。它的好處在于你以后的工作中,都會得到大家不遺余力的幫忙。幾句溫暖的話就可以收買到人心,為自己輕松編織一張人際網,占盡了主動的先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