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章沸沸揚揚,“董事長馬明哲領取零年薪主要是因為公司投資富通虧損,馬董希望能和公司上下及全社會共度難關。”一時間,“天價馬兒”以“零元薪酬”為中國平安打出了“明哲斷腕”的形象牌,贏得了不少人的敬重。
馬兒,且慢忽悠。
一來,平安持富通浮虧已逾220億,誰承擔責任?
資料顯示,目前,平安持有富通4.81%的股份,為富通單一最大股東。在2007年底,平安以238億元人民幣購入富通股份,按照富通目前1.09歐元的股價,平安持有的股份市值僅約10多億元。一年浮虧200多個億,直到目前,沒有看到董事會為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如此來看,讓一個企業一年浮虧200多個億,傻子都會。何況馬兒呢?作為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你們應當追究馬明哲什么樣的責任?國民希望有所交待。
在2月11日的股東大會之前,富通代理董事長海瑟爾斯曾一再警告,如果巴黎銀行收購交易無法完成,富通將出現23億歐元的資金缺口,可能會面臨破產。但是平安還是依舊投出了反對票,對于未來富通進一步如何發展,平安沒有給出答復。
一位市場人士評價說,當初平安希望借助富通學習國際市場上的經驗,但事情發展至今,愿望已經基本落空。對于平安來說,這次否決交易方案也只是爭取到了市場回暖后股票翻本的籌碼。而富通下一步發展前景不明,要么被國有化,要么再出臺新的融資方案,但新的融資方案必須符合股東的利益。根據平安此前的表態,也希望能夠參與商討出讓富通持續經營的新方案。
二來,平安董事會制定的薪酬標準,合法嗎?
可查資料顯示,2006年,馬明哲的稅后報酬為1338.22萬元;2007年,2579.4萬元(剔除掉慈善捐款2000萬元后),稅前6124萬元;2008年,馬明哲的報酬將為零。從平安2007年年報可見,馬明哲在實收2000萬元年薪的同時,也繳納了逾2000萬元的個調稅。
據介紹,2007年平安高管的薪酬的增長即主要來自與H股股價掛鉤的長期獎勵計劃(虛擬期權)的兌現及與2007年業績掛鉤的績效獎金。另據一資深保險業分析人士介紹,平安2004年6月24日在港上市時,就建立了虛擬股票增值權形式的長期獎勵計劃制度,對績效優秀的高管及主要員工實施長期獎勵計劃。但平安規定,首批獲得的虛擬期權兌現要分3年進行,每年只能兌現其中的1/3。
平安從2004-2008年開始,每年根據員工績效,經評比并報公司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批準后確定人選與授予份數,其中2004年首次授予時以公司H股上市時發行價(港幣10.33元)作為授予價,授出4192萬份,該部分可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別行使1397.33萬份;另外,2005年其又授出1572萬份,授予價為港幣12.47元;2006年授出1572萬份,授予價為港幣21.5元。
平安公司董事會薪酬委員會就可以確定人選項與授予份額,它有這個權力嗎?它獲得的這個權力合法嗎?薪酬標準的制定權力,究竟應該掌握在誰的手中?這個問題,才是企業發放薪酬的核心所在。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一切薪酬標準都是非法的。
三來,底薪標準與國際化接軌,就有效嗎?
據報道,馬明哲的2007年的天價薪資中,其中底薪400余萬元,約占7%,其余93%是獎金與期權;2006年,馬明哲未加入期權的稅后獎金數為1027.78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最早實行國際化戰略的國內金融企業,中國平安自1994年開始引入國際化人才戰略,并對高管實行與績效掛鉤的薪酬體系。
即使馬兒宣稱零年薪,據信息時報稱,馬明哲并不是部分媒體所報道的“零薪酬”,而仍會有底薪,但平安對于馬的底薪的多少不愿意透露。根據2007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馬的底薪約400余萬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盡管經濟低迷,平安業績因去年投資富通失敗而大受影響,但馬明哲的底薪應該仍會保持在300萬元以上。
如此來看,300萬元以上底薪的零年酬馬兒,就能博得這么多的贊譽,真是了不起,比趙本山的忽悠還忽悠。
四來,6000萬元的天價年薪后,馬兒還需要年薪嗎?
一個人在中國年薪達6000多萬元,還需要再拿年薪嗎?據了解,2007年平安高管的薪酬增長即主要來自與H股股價掛鉤的長期獎勵計劃(虛擬期權)的兌現以及與2007年業績掛鉤的績效獎金。而正是得益于公司股價的飆升和期權的兌現,董事長馬明哲的稅前薪酬更高達6616.1萬元,其中底薪400余萬元。
馬兒,你慢忽悠,市場需要的大智慧、真功夫!
職場貼士:電腦桌上的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最好采取低于坐姿時肘部的高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腰背,頸部肌肉 和手肌腱等部位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