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發布。報告對1977年~2008年我國各地區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等狀況展開調查研究。報告顯示,經濟管理專業成狀元“最愛”,但狀元們畢業后職業發展卻較少“出類拔萃”,職業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
僅一成狀元能查到職業狀況
中國校友會網日前發布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中,按高校大擴招前22年(1977~1998)和后10年(1999~2008)兩個時間段對各地區高考狀元的狀況展開調查分析。總共調查到的高考狀元有1120多人。
其中,調查到的1999年~2008年高考狀元有724人,約占此時期總數的98.24%。1977年~1998年近400人,約占此時期總數的25.00%;其中能調查到職業狀況的高考狀元約150人,約占總數的1/10。此時期大部分高考狀元未進入人們的視野,與現今高考狀元“高曝光率”對比鮮明。
北大清華首選港校進逼
結果顯示,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一直是各地區高考狀元最鐘情的“狀元高校”。其中理科清華是“霸主”,文科北大是“至尊”。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介紹,即使2005年后面對港校沖擊,兩校對狀元的吸引力仍有增無減,2005年~2008年北大清華錄取的狀元人數約占總數的83.39%。
在前22年,除北大清華外,中科大、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名校也錄取了相當數量的狀元。2005年后,四大港校網絡到36名高考狀元至其門下,是內地高考狀元的新寵。
考研和留學成畢業首選
高考狀元作為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成績的第一名獲得者,體現出極強的學習能力。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專家王陵峰博士指出,本科畢業后選擇直接就業的狀元比較少,考研深造和出國留學成高考狀元本科畢業時的首選。其中近四成狀元選擇
兩問狀元扎堆熱門專業是遠見還是短視?
對比分析高考狀元就讀專業情況發現,1977~1998年的高考狀元就讀專業的分布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而近10年的高考狀元專業選擇則明顯集中于熱門學校的熱門專業,其中選擇“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狀元最多,有268人。
這么多優秀人才扎堆經濟管理專業,是興趣使然還是市場經濟驅動?據不完全統計,選擇經濟管理專業更多的是個人的預期收益,而非專業的預期貢獻。
“人往高處走”,高考狀元選擇名牌大學熱門專業本身無可厚非,但高考狀元專業選擇過于集中,對其個人也很不利,因為扎堆會導致社會對頂級經管人才的容納度被擠爆,制約“高考狀元”成“職場狀元”。同時,如果絕大多數高考狀元都抱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心態,無論于己,還是于國于民都是不利的。
專家建議: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分析,高考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不要只盯著北大、清華和港校等熱門高校。
國內其他名牌高校的優勢專業也應成為選擇。蔡言厚表示,位居我國大學綜合實力前100強的高校,均擁有在國內乃至世界具有領先地位的優勢學科與專業。
成就低于社會預期職業規劃在哪里?
高考狀元通常都能接受國內一流的高等教育,在社會公眾心里,他們畢業后應該能“出人頭地”。但調查發現,大部分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社會期望相差甚遠,他們當中大多數沒能成為各行業的“頂尖人才”。
調查顯示,部分高考狀元之所以職業成就不如預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選大學時多看牌子、少關注大學的發展環境,挑專業時多隨大流奔熱門、少立志長遠。此外,職業生涯能否成功還要受人的健康狀況、性格、興趣愛好等諸多因素影響,高考狀元未必在這些方面也出色。
專家建議:蔡言厚表示,一方面,高考狀元自身要有長遠的職業規劃、培養較高的專業忠誠度,不選最流行最熱門的專業,只選最好最適合的專業。另一方面,要結合國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到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和職業規劃,來選擇最具發展潛力的院校及其優勢專業。
高考狀元只是一次考試的頭名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中國“科舉時代”對中舉者的贊賞。而“高考狀元”作為各省市高考第一名,也頗有些“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味道。調查顯示,“高考狀元”的出現是一個學生的天賦、情商、志向、勤奮與家庭的生活條件、生存環境、教育方式及其就讀中學的辦學理念、教師水平、教學方法等諸多因素結合的產物,自然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前些年有一位高二女生想自殺,她的母親通過記者求當地高考狀元來做思想工作。結果那位狀元回答:“這應該去找心理醫生。”回答看似冷漠,卻非常正確。人的一生有無數次考試,高考狀元只是其中一次的頭名。狀元不是萬應良藥,不可能取代醫生、家長、老師、社會環境的作用。更何況,高考狀元連職業狀元也未必是。
對我們的社會來說,要關注的不僅僅是高考狀元,那些“不拘一格”的人才、怪才、偏才也許更值得關注。就像連小學都沒畢業的文學大師沈從文,就像在數學考零分卻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史學大家吳晗,就像成為復旦大學物理老師,后來還成為副校長的吹玻璃工人蔡祖泉……
職場貼士:對每個人說“早上好”。人際接觸令人愉快,如果你感覺和辦公室里的每個人都和睦,那么你每天都會更快樂。另外,這也是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