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除了頻繁出新并逐步“北上的”的港臺演藝明星外,商業的滲入也成了“北上”隊伍中最重要的一支。拿職業經理人來說,“北上”的職業經理人,補給了國內職業經理人隊伍的不足,同時也為這支隊伍注入了更新鮮的管理元素。盈科中心總經理呂干威便是這其中的一員。
緊鄰盈科中心的工體北路4號院,土地面積為14123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46300平方米。這是呂干威曾拍下的一塊地。從呂干威的辦公室向下看,工體北路4號院清晰可見。可以想象,這里一定會高樓林立,但不可想象的是這些樓宇究竟會有多大的魅力。而這些全在呂干威的掌控之中。
呂干威出生于香港,父母都是那個特殊年代“移居”至港的平常百姓,非但沒有豐厚的家底,甚至可以稱得上貧窮。拿他自己的話說:“幼年時期,最大的理想就是當經理。”或許在那樣的環境下,“經理”是他們所能預見的最了不起的稱謂了。時間一晃而過,“成為經理”已成往日笑談,呂干威早已為自己打下了一份堅實的事業基礎。縱橫職場20年,重新梳理以往的點點滴滴,豐富的職場智慧成就了其事業的成功。
《管理學家》:據說你從業二十來年,只換過兩家單位?
呂干威:我跟很多時下的年輕人在工作的選擇上有所不同。最初,我在香港就職的部門是開發部,后來有一個機會我轉入了銷售部門。到1990年底,我已經成為了銷售部門的副經理。從1995年到1998年,我便開始關注廣東的地產項目。我一直在房地產行業工作,十幾年沒有換過行業。應該說房地產當中每個環節,包括銷售、買地等,我都曾有所涉及。而且至今為止,我僅換過兩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新世界房地產公司,工作了將近十年,后來,被請到了盈科,在這里也差不多待了有九年了。我想對于一份工作,必須有這樣堅持的熱忱,而且要腳踏實地。
《管理學家》:來到內陸后,從管理方法上,有改變嗎?
呂干威:應該說是不斷地在改變,從問題中總結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我總結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我剛來的時候,每遇到一件事情,我會問我的經理們:“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意見,我想先聽聽你的看法。”這個情況在香港很普遍,在香港是具體做事的人更明白應該怎么做,而管理的人只從公司大角度來說哪個是最好的。我們原本已經習慣了這種管理方法。但是現在就會有人說:“老板這個人不行,他沒主意,自己不懂怎么做還要問我們。”這是一個特別有趣的經驗,你以為這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空間,希望能夠得到同事們更多的想法,從管理上會更好,但是他們不是這么想的。回顧一下自己這些年來的做法,對某些人一定不能問他要怎么做,問了也沒用,他不會給你任何的意見,他會說領導你說怎么辦就怎么辦。你給他空間讓他去做,他反而不知道該怎么做。 所以不能把香港的那套管理方法完全搬過來。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國內的管理思路來做。因為這個不是管理的潮流,跟潮流是相反的。因為潮流是越來越科學化的管理。可能三年五年后你問手下他們會很愿意說,但是現在可能并不合適。 當然也有一些人在這個開放的空間里面學到很多東西,走出去之后別人也很欣賞可以獨立做事情的方法。
《管理學家》:平時你是怎樣調節你的工作跟生活呢?是否覺得工作很辛苦?
呂干威:首先,我不討厭工作。工作的時候我不會覺得不開心或煩躁,我不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很累而要去平衡它。我沒有這種感覺。但是我卻認為工作時間長沒有用。作為一個領導者,需要作決定。而作決定就需要一個非常清醒的頭腦。如果你的方向錯了,整個公司都會錯。所以我每天都會給自己一個小時時間來做運動,把自己的心態重新調整一下,讓自己頭腦清醒。
《管理學家》:很多職業經理人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在重復性的工作上,你呢?
呂干威:一些管理類的書上都會寫到這一點,它們通常會告訴你要“抓重點”。作為一個管理者,不應該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干,只要明白在這個位置上應該做的重點在哪里就行了。如果一個人老是在抓不同的事情,你會發現他不會是一個職業經理人,而是一個出來找機會、找生意的人。他沒有章法,每天找機會,因而這些人老在變。但是如果是管理者、職業經理人則不同。老總就是管幾點,抓重要的就可以了。
《管理學家》:工作中你是一個對自我要求很嚴格的人嗎?
呂干威:的確,在工作中我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這是由于我做事情希望能夠對自己負責,這是對自己的承諾。也就是說工作中,要對說的每句話負責任。
《管理學家》:你認為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對公司的職責和操守應該是什么呢?
呂干威:第一,不貪。你的人格要是完整的,在公司里面要維護公司的利益。 第二,你是否投入,你是否負責任。如果你是個負責任的人,你就不需要你的老板提醒你應該怎么做,你自己就知道應該去干什么。 第三,對工作的熱情。你要喜歡并且愿意付出你的精力。 第四,就是能力。管理能力對職業經理人來說比個人的工作能力要更重要。 《管理學家》:現在很多職業經理人已經被老板逐漸地邊緣化了,你認為應該如何看待與老板的關系? 呂干威:我覺得只要是認清兩點就行了。 第一,老板比你聰明。之所以他是你的老板,他肯定比你聰明。 第二,既然你的老板比你聰明,你就做實事吧。
《管理學家》:你的老板李澤凱對你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呢?
呂干威:這個影響是隱性的。比如說他會影響我對速度的要求,對事情準備的要求,對你自己水平的要求。他平時不找你,但他要求的時間、速度以及你的準備工作是很多的。你每天都會覺得自己在突擊考試。通常,老板跟你說話不會多說,也就兩三話。有的時候電話響起,名字都不會叫一聲,直接就問:“天津這個地方現在怎么樣?”他希望他說完這句話之后,你能立刻回復他。當然他絕對不是想要“天津離北京很近”這種答案,這種廢話。他希望的答案是天津最近的政策怎樣,哪個地塊比較好、適合投資。
《管理學家》:你也會突擊考察你的員工嗎?
呂干威:我認為很多事情不能等老板開口了,你才開始做,這是肯定不行的。老板的時間很寶貴,可能他跟你的通話就是三十秒,如果這三十秒你給他的是錯誤的信息,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對我來說,我需要做好這樣的準備工作,因而,我的員工需要配合我把計劃工作全部先做好。對他們來說不是突擊檢查,而是必須的工作。
職場貼士:你如何地厭惡數學、科學或其他特別學科,雖然表面上看來似乎與此職位無關。(公司主管階級也許正巧期望員工擅長數理。)
下一篇:將“摳門兒”進行到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想我說:不滿意就辭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