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就在五一節前夕,“涌金系”掌舵人魏東“意外身亡”,其死因正是“因患抑郁癥自殺”。
眾所周知,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崔永元曾患有抑郁癥,香港影星張國榮也死于憂郁癥。有專家甚至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
高級經理人,作為職場中的“雙面膠”,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往往也會更大。而且,越是精英階層,越是衣食無憂,反而更容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
那么,是不是有針對這一人群的“心靈瑜珈”術呢?
抑郁,在壓力中悄悄襲來……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僅來自于稻草本身的重量,更來自于無形的心理壓力。
陳柏清已經很久沒有開心地笑過了。
盡管他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和收入,有一個在其他人看起來幸福美滿的家庭。然而,快樂卻似乎離他越來越遠。
每天,陳柏清都會早早去上班——其中的原因多數出自慣性,也攙雜著微微的希望。對于像他這樣的大公司部門主管來說,在45歲之前能否再提升一個臺階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基本是“最后一搏”。于是加班加點,便再正常不過;下班應酬,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工作,遭遇瓶頸期?
陳柏清發現自己越來越高興不起來,是最近一年的事情。公司因為重組,人事變動很大,他也險些職位不保。為了立足,惟有更加勤奮。
其實陳柏清曾是個能把家庭和工作分得很開的人,工作上也一向游刃有余。但現在,即使下班回到家,也常常因工作中的事夜不能寐。失眠開始成為一種習慣,有時只有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為什么你部門的業績總沒有突破?”“怎么又有顧客投訴了?”老板在辦公室拍著桌子。而此時的陳柏清,臉色已經發白,卻依然冷靜得不發一言。因為他知道和老板爭辯根本就是徒勞的,這是他有著切膚之痛的“經驗”。陳柏清剛上班那幾年,曾因年輕氣盛,和自己的上司理論過,結果是被上司排擠,最終不得不離開公司。從那時起他就明白了這個真理:與其無濟于事地想說服老板,還不如逆來順受。
回到辦公室,還沒來得及舒緩一下自己的心情,秘書的電話又來了:“陳總,您的客戶到了?!?/P>
陳柏清拉了拉領帶,疾步走出辦公室?!昂镁貌灰娧?,張總。”他笑容可掬地迎上前,伸出了雙手。這張職業面具在陳柏清的臉上已經運用自如了,盡管他其實相當累。
當陳柏清走出辦公室的時候,已經是午夜11點了。四環路上的車子并不多,他開得很快,音樂聲大得足以蹦迪。早上的一幕幕在他眼前浮現著,眉頭鎖得更緊了……
到家時,已近凌晨。妻子早睡著了。陳柏清卻絲毫沒有困意,茫然地站在窗前。“帶著面具的日子真是太累了。但我又能怎么辦?”集“房奴”、“車奴”、“孩子奴”于一身,不累?恐怕只是奢侈的想像吧。
“要不是為了家庭,要不是因為現在工作越來越難找,而自己已近不惑之年,才不會受這份窩囊氣。”看看身邊的朋友,有的當上了私企老板,有的已在學術上小有建樹,有的娶了個能成就自己事業的老婆……而自己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部門主管,怎么能平衡呢?
周末,陳柏清約了幾個好朋友,一塊去酒吧喝酒。也希望借此說說心中的苦悶,倒倒苦水。誰知,陳柏清還沒說上十分鐘,朋友們就開始嘮叨他們的煩心事。簡直就是一場訴苦會,不但不讓人輕松,反而被更多的壞情緒給影響了,“借酒澆愁,愁更愁啊”。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以前為下屬們愛戴的局面也被打破了。陳柏清越來越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往可以對下屬做到客觀批評,但現在卻常常演變為責罵。而下屬遇到他,立刻會變得表情僵硬,避之不及。
生活,愛已無存?
陳柏清的妻子是他的大學同學。曾經,妻子是那么體貼入微、噓寒問暖,晚上加班回家,還會為自己準備可口的宵夜。女兒也特別活潑可愛,“這就是天倫之樂呀。不管工作有多累,一回到家就是最好的充電了,第二天一樣可以精神飽滿地上班。但那……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P>
如今,因為常常加班到很晚,他和妻子幾乎喪失了交流的機會,有時一兩天沒說一句話也是正常的。女兒正上
高中,處于沖刺階段,妻子一個人傾心照顧,也常常感到疲勞和壓力。在陳柏清看來,她盡管依舊勤勞能干,卻像個裝滿火藥的大桶,常常不期而至地爆炸。
看著漸漸發胖的妻子,聽著她時常流露出的抱怨,對自己沒有關心卻只有嘮叨,陳柏清心里不由得感覺凄涼、煩躁。
“現在回到家,只想睡覺。感受不到愛的家,讓人心寒。”陳柏清的眼神空洞。
抑郁,隨之而來……
近半年以來,陳柏清的體重已經增長了10斤,英氣不再。他很少再和朋友一塊出去喝酒、聊天,去了更讓人心煩。而從前他喜歡的體育賽事,也開始漠不關心。
最近妻子被公派出差一個月。重回單身生活的陳柏清,不是呆在辦公室里拼命加班,就是窩在家里獨自抽煙、喝酒。
陳柏清大學期間的好友——張輝來北京出差,約了陳柏清見面。“你怎么了?一年沒見成這樣了?受什么打擊了?”
陳柏清只是苦笑,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在張輝的一再追問下,陳柏清敘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壓抑、失眠、焦慮,找不到方向……
那天的陳柏清,不知道又喝了多少酒。當張輝把他拖出酒吧送回家里時,已經是凌晨兩點。開門的一剎那,張輝被嚇了一大跳,房間零亂得像被小偷光顧了一樣。他把陳柏清扶到了床上,他翻了一個身,吐了一地……
你的心理“美容”了嗎?
重視你鞋里的小沙子,把它倒出來,或者干脆不讓沙子進到鞋里。
應該感謝小崔,他在三年前實話實說地坦承了自己患抑郁癥,使人們在“你抑郁了嗎”的“笑談”中,對精神和心理問題的關注大大增強。但是,令人郁悶的是,企業家與企業界員工自殺的消息仍不時傳來,比如魏東。這位41歲的涌金集團董事長,在寫給親人的最后留言中說,由于長期的工作壓力,受到強迫癥、失眠和抑郁的長期困擾,“使我無法面對生活”。
對于每天奔波于職場的人來說,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感受?工作壓力真的是引發心理問題的根源嗎?如何做,才能讓自己感到心情舒暢?
你的鞋里有沙子嗎?
“對企業家、高級經理人來說,他們的壓力更多的來源于不承認自己有問題?!北本〇|明時光國際咨詢中心主任劉明說。
盡管最近幾年來,人們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但仍有人無法區分精神問題與心理問題的不同。一提到心理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仍是“病人”。
但事實上,對于多數職場人來說,生活事件的壓力導致郁悶、煩躁,可能只停留在一般問題的范疇,并不需要找精神科醫生。正如我們每天上班,今天感覺累,明天也很累,但卻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就像鞋里的一個沙子,因為它很小,你也就懶得把它倒出來。但是走了很遠的路,你會發現,腳已經受傷了。而如果鞋里真有一個大石子,你一定會在第一時間把它倒出來,反而不會受傷。
現在,多數職場人,就像穿著有小沙子的鞋趕路。企業家和高級經理人每天需要面對的問題則更多,受傷幾乎是必然。因此,重視這些小沙子才是第一步。
在空閑時不妨自問一下:我幸??鞓穯??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請及時為你的心理做保健。這其實就和女士美容、男士健身一樣,應該納入你的日常消費范圍。
職業壓力是全部理由嗎?
不過,僅僅重視小沙子并不足夠。究竟是什么導致了小沙子呢?
“職業壓力大”、“工作繁忙”……有沒有注意到,當被問到為什么煩躁、郁悶時,多數經理人會給出這樣的理由。但是,這是真實的全部嗎?
在劉明看來,職業本身帶來的心理問題,其實并不是非常明顯的特征。那些因職業壓力而尋求心理幫助的人,其實深究下去,往往都是源于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情感受挫(包括各種人際關系中的情感)、家庭問題等等。
“職業壓力是有,但是在內心深處,誰也沒有把職業當作一個真正的壓力。快樂的內容總是與情感相關的?!眲⒚髡f,“一個人過分熱愛職業,那他一定是有問題的?!北热纾河械慕浝砣松踔習诠澕偃斟迯潊s不知不覺遛到公司……
家庭和事業永遠是一個人的兩條腿,擁有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可以保證一條腿還好,總不會有太大問題。人們常常沒有意識到,自己感覺到極端痛苦不堪時,其實是兩條腿都壞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家庭是一個核心的內容。一個人家庭幸福,工作起來也是干勁十足,并不覺得累,因為回家就會得到充電。
舒緩壓力,其實簡單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把鞋里的沙子倒出來,或者干脆不讓沙子進到鞋里?一些簡單的態度和習慣調整,一定可以幫到你。
經常倒倒你的書包
如果你的書包一個月都沒整理過,你去找里面的一個小物件,恐怕就很費勁。心理壓力問題也是這個道理,不去梳理就會難以排解。其實,最簡單的排解方式就是定期把東西全倒出來。
找朋友訴說是一個最常見的方式,說出來總比悶在心里好。不要害怕被人稱為“祥林嫂”,要知道,不說出來的結果是成為“魏東”。
除了對從混亂到秩序的梳理有幫助,訴說還可以完成心理的新陳代謝,這與生理上的機能相似。與人去交流,就會產生能量的互動,能幫助實現心理的新陳代謝過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和朋友交流的目的是把東西倒出去,然后進行挑揀,把積極的情緒留下,而壞情緒要拋棄。而千萬別自己還沒有倒空,反而從朋友那里又搜羅點兒東西放在包里。
生活有時需要漫無目的
運動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但很多人對運動有誤區。上班騎40分鐘的自行車,每天跑5000米,這些夠運動吧?其實這并不是運動,而是勞動。
勞動是有目標、有計劃的。而運動則沒有,隨心所欲。生活,需要點兒漫無目的。
當然,即使是勞動,也要比不勞動為好。從能量分布的角度來講,只要你在走,就會有更多的血液分布在你的腿上,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此時心與腦由于沒有足夠供給,也相當于放松了。
嘗試讓自己更真實一點
你暗戀一個女孩四個月,很難受。如果你說出來,可能會挨一個耳光,說不說?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是戴著面具的,尤其社會功能很好的人更嚴重。面具戴久了,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還能快樂嗎?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內心想要什么,但就是不敢去做。嘗試著偶爾的放縱一下自己(在不傷害別人、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讓你小小的需要得到一下滿足,也是很好的。
何必堅強
我們常勸說自己或別人:一定要堅強。但干嘛要堅強呢?
就像我們都知道糖好吃,但誰也不愿意只吃糖。人的情感也一樣,有歡樂也有痛苦和悲傷,才是真實的。就像職場人士常說:生活10%是精彩快樂,10%是痛苦無奈,80%是平庸的。如果沒有痛苦和平庸,又怎知快樂為何物?
所以,要允許自己軟弱,要尊重自己所有的情緒。人生比較好的心態選擇是:知足常樂。傷害往往發生在你力不從心的時候。如果你是個杯子,那就不要去干暖壺才能做的事。
為自己而活
住豪宅,開大奔……如果你追求這些只是因為要過令人羨慕的生活,其實是在為別人而活。當你為別人而活,你可能會有成就感,但是很難有快樂。
適當地“放下”,為自己而活,你會發現,快樂其實很簡單,世界從此不同。
小貼士
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的分別
精神和心理問題通常分為三類:精神障礙、心理障礙、一般問題。
精神障礙最大的特征是有生物基礎,屬于生理疾病,必須求助精神科醫生,而且要通過藥物治療。比如:精神分裂癥患者,他頭腦里有一種物質,叫多巴胺,它的傳遞會有問題;抑郁癥也是,源于一種叫五羥色胺的物質傳遞產生問題。看是否是精神障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是有沒有“自知力”。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有病。如果有自知力,說明這個人還是屬于非精神障礙,精神障礙一般不具有自知力。
心理障礙是因為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所導致,一個人很抑郁,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很久,這類的心病還須心藥醫,這時候需要進行心理治療。
一般的心理問題是指:生活、工作、學習等基本的社會功能沒有喪失,比如:作為職場人你需要完成工作任務,不管你多想拖、多煩,你還是能定期完成。這就是所謂社會功能沒有受損。
職場貼士:在工作當中總是會面臨各種職場百態,與其想要改變環境、他人,倒不如先改變自己,如果能夠抱持輕松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會比郁悶、感嘆來的有意義多了。假設同事比自己更得到老板的賞識與信賴,可別老是怨嘆上層識人不明,不妨想著同事肯定能力比自己強,而要鍛煉更多的本事來贏過對方。多一點的自嘲,以及多一點的阿Q精神,你將會發現樂觀思考的神奇力量。
下一篇:職業人的“成長危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危機中給員工怎樣的關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